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胃炎治疗 >> 慢性胃炎治疗办法 >> 正文 >> 正文

中国传统医学中级导游导游知识专题

来源:胃炎治疗 时间:2022-1-1

专题六:中国传统医学

第一节中医发展史

第二节中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特点

第三节中医常用治疗手段

第四节中药小常识选介

专题六:中国传统医学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中医学的概念、起源、形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以及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分类、部分常用中成药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中医学的发明人传说是黄帝和他们臣子岐伯,因此中医也称为“岐黄之术”;医家常在门前悬挂一个葫芦为标志,故有“悬壶济世”之说。

第一节中医发展史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问世。

《黄帝内经》媲美的古典医籍《难经》,成书于汉朝以前,相传为秦越人所著,其内容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

《神农本草经》是成书于东西两汉期间的药学专著,由若干医家陆续写成。该书载药种,并记载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中药药物学理论。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该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临床体系,为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晋医学家皇甫谧著成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针灸甲乙经》。

隋朝巢元方等人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论》,载列症候余条,是我国最早的病因症候学专著。

唐朝组织苏敬等20余人集体编修本草,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中国古代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唐朝医家孙思邈,集毕生精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共载方首,并对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

唐朝医家王涛编著的《外台秘要方》共40卷;

宋朝对中医教育比较重视,设立“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最高机构。还专设“校正医书局”。

金元时期,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他为“寒凉派”;张从正称为“攻邪派”;李东垣“补元气派”;朱震亨“滋阴派”。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之久,写成《本草纲目》,收载药物种,附方余个。

温病学,明代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提出其病源“非风非寒非暑显而易见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成”。

清代医家王清任重视解剖,著《医林改错》;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寿全尽20余年之精力,创立了著名的火神派。

清末至民国年间,白族医学家彭子益寻幽探微,系统总结古中医学理论,其著作《圆运动的古中医》一书。

第二节中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特点

(一)中医的理论基础

1.阴阳和五行

传统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上的。

2.五行与四季的关系

传统中医文化认为春季属木、夏季属火、长夏属土、秋季属金、冬季属水。春分至立夏的热,称为君火;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中气属土。一年大气所呈现的规律是春升、夏浮、秋降、冬沉。

3.五行相生相克

4.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先天的不足就好比由轮到轴出了问题:后天的病痛,就好比由轴到轮出了问题。

(二)中医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讲求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方面。

1.整体观念

整体指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理论。

中医将人体分为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胆、三焦、膀胱)、五体(筋、脉、皮、骨、肉)、五官(口、鼻、耳、目、舌)、九窍(五官的七窍加前、后阴二窍)等。

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辨证(辨别症候)”,就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症候。

“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症候;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同样的症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症候,治疗方法就不相同;而不同疾病只要症候相同,就可运用同一治疗方法。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观。

中医治病不是着眼于“病”的区别,而是着眼于“症”的不同。中医中所讲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八纲辨证”就是如此。

诊法:

“以表知里”的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与切诊四种诊病方法。以观察面部与舌最受重视,闻诊是指通过医师的听觉及嗅觉;切诊是指医师用手在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脉管搏动处或身体的一些部位进行切按。

四诊合参详细收集临床资料的根本办法是四诊合参,之间只能相互补充,不能彼此取代。清代李延星对四诊合参作了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望闻问切,犹人有四肢也。一肢废不成其为人,一诊缺不成其为医”,由此可见古代医家对四诊合参的重视。

3.治未病思想就是养、防重于治。养生的方法要求将养自我、养他人、养万物统一起来,例如梨汁被称为“天生甘露饮”,甘蔗汁被称为“天生复脉汤”(恢复脉搏),西瓜汁被称为“天生白虎汤”(泻药)等。

治未病,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人体在健康无病之时,就要加强养生保健,并注意及时回避病气的侵害,主动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二层含义是指人体即将要发生疾病之时,类似于现代所称的亚健康状态,就要及早预将要发生的疾病,采取有效措施以阻止疾病的发生;

第三层含义是指疾病已经发生,要特别注意预先察知疾病发展的趋向,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疾病的深入发展,包含了中医学丰富的预防学、养生保健学和康复学的思想和理论。

第三节中医常用治疗手段

针灸多用于中风偏瘫、风寒湿关节痛、感冒、头痛、失眠、牙痛、疝气等。

按摩,又名推拿。

捏脊严格地说,捏脊也是一种按摩方法,捏脊多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哮喘、神经衰弱、腰脊痛、高血压、月经失调、痛经等病症。

刮痧亦名刮背,是一种民间常用的,较简易的淤血疗法。刮痧适用于中暑痧症、感冒、急性胃肠炎、咽喉肿痛等。

火罐效果显著的有感冒、哮喘、头痛腹泻。

第四节中药小常识选介

中药又称中草药,主要包括植物类药物、动物类药物和矿物类药物。中药通过特定的加工方式加工炮制后可直接提供给药房配剂使用,或可提供给药厂作为制药原料制剂使用的,称为中药材。而通过精加工直接制成的成品药,包括丸、散、膏、丹、片、口服液、药酒等,称为中成药。

中药有“四气”之说,即有寒、热、温、凉四气。例如金银花、板蓝根、桑叶、菊花等可以祛除身体里致病的温邪;黄连、黄桕、黄芩可以祛除身体里致病的热邪;干姜、肉桂、附子可以祛除身体里致病的寒邪等。

中药含有辛、甘、苦、酸、咸五味,黄芩、板蓝根能治疗发热、口渴、咽痛、舌红、脉数等热症,故其药属寒凉性质;反之,能够消除或减轻阴寒症的中药,其性味一般偏于热性或温性,如干姜、附子能治腹中冷痛、舌淡、溲清、脉沉迟等寒症,故其药属温热性质。桂枝、麻黄能解表发汗等。

中药分类

(1)解表药:薄荷、桑叶、菊花等;

(2)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火麻仁、牵牛子、甘遂等;

(3)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丹皮、青葙子、生地、金银花、黄连;

(4)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厚朴、砂仁等;

(5)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6)祛风湿药:五加皮等。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高良姜等;

(8)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牡蛎等;

(9)理气药或理血药:青皮、木香、丹参、川芎、桃仁等;

(10)消导药:来菔子、山楂等;

(11)止咳药:半夏、贝母、枇杷叶等;

(12)补虚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鹿茸、杜仲、熟地黄、阿胶等。

部分中成药

(1)桑菊感冒片(冲剂):主治风热感冒或瘟病初起所致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鼻塞、咽微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病症。

(2)板蓝根冲剂:主要用于治疗一切由热毒入侵肌体引起的病。对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腮腺炎、麻疹、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口疮丹毒等瘟热毒邪所致的疾病,均有明显的疗效。

(3)牛黄解毒丸(片):主要用于火热毒邪炽盛于内的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对急性胰腺炎、热结便秘者亦有效。

(4)十滴水:用于夏季或高温环境下的中暑。

(5)仁丹:用于夏季中暑及高温作业时引起的全身不适。

(6)藿香正气水:用于四时感冒,特别是胃肠型感冒,小儿单纯性腹泻亦可应用。

(7)附子理中丸:主要用于治疗脾肾虚寒引起的胃痛、胃炎、食欲不振、上吐下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脏器下垂、子宫脱垂、痛经等症。

(8)道遥丸: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主治肝郁血虚而致的两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等症。

(9)保和丸:消食和胃。主治一切食积,症见脘腹痞满胀痛,暧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等。

(10)麻仁丸:主要用于胃有燥热、阴血不足引起的习惯性便秘、痔疮、不全性粪便阻塞性肠梗阻、肛肠术后便秘、肠结核等。

(11)锡类散:清热解毒、化腐生肌。主要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白喉、口腔溃疡、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食管炎、慢性细菌性痢疾、宫颈糜烂等。

(12)复方草珊瑚含片: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咽利喉。主要用于急性咽喉炎、口腔炎、预防感冒等。

(13)牛黄蛇胆川贝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痉挛性咳嗽、支气管肺炎等属于痰热窒阻者。

(14)珍视明滴眼液:明目退翳,清热解痉。临床用于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继发性青光跟、青少年假性近视眼、视疲劳、白内障。

(15)藿胆丸:清利湿热,芳香通窍。主要用于湿热蕴结型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小圈直播间,各地大咖实战经验讲解

考试指导,大纲解读...

精彩不容错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f/7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