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急性胃炎:
1,内镜可见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等一过性病变(病变可在短期内消失,胃镜检查一般应在大出血后24-48消失内进行。)。
2,最常引起胃粘膜炎症的药物是非甾体类抗炎药。
3.高浓度乙醇可直接破坏粘膜屏障。
4,由于急性应激,烧伤所致者称curling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者称cushing溃疡。
5,突发呕血和黑便为首发症状。
6,一般应激所致的胃粘膜病损以胃体、胃底为主,而NSAID或乙醇所致者则以胃窦为主。
7,胃少量出血可给牛奶、米汤等流质以中和胃酸,有利于粘膜的修复。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禁食。
慢性胃炎:
1,分类:萎缩性、非萎缩性,特殊类型。
2,萎缩性与非萎缩性区别:是否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肠上皮化生。
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4,慢性胃炎病理变化是胃粘膜损伤和修复这对矛盾作用的结果,组织学上表现为炎症、萎缩和化生。炎症表现为粘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5,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部位:胃窦为重;多灶萎缩性胃炎:起始胃角小弯,波及胃窦,继而胃体;自身免疫性,主要局限于胃体。
6,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点、片状或条状)、粘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粘膜呈颗粒状、粘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两种胃炎皆可见伴有糜烂、胆汁反流。
非萎缩性胃炎(上图)
(萎缩性胃炎,上图)
7,幽门螺杆菌检测:侵入性:快速尿素酶测定、组织学检查;非侵入性:C13\C14尿素呼气试验。
8,自身免疫性胃炎时,胃酸缺乏;多灶萎缩性胃炎时,胃酸分泌正常或偏低。
9,幽门螺旋杆菌目前治疗方案:一种胶体铋剂或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加上两种抗菌药物。
10,药物服用时间:胶体铋剂,餐前半小时(因其在酸性环境中方起作用);甲硝唑,餐后半小时(因其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抗酸药(如氢氧化铝),应在饭后1小时或睡前服用;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应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考了,没答对),也可把一天的剂量在睡前服用。硫糖铝片宜在餐前1小时服用。
11,西咪替丁对雄激素受体有亲和力,可导致男性乳腺发育、阳痿以及性功能紊乱。主要经肾脏排泄,用药期间应检测肾功能。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kwywyzl/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