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疾病—慢性胃炎,据相关报道该类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增加趋势,究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胃粘膜慢性损伤所致,临床研究发现:引发慢性胃炎主要因素有:酗酒、自身免疫、十二指肠返流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药源性损失等。
慢性胃炎患者临床常表现为:1、上腹部饱胀感或伴有疼痛;2、胆汁、十二指肠返流;3、恶心、呕吐以及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目前,须确诊慢性胃炎诊断常借助胃镜检查结果来判断胃粘膜损伤程度。针对病情较轻微患者,常建议通过自我生活习惯的调节以达到胃炎慢慢减轻的效果,如:1、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2、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3、慎用对胃粘膜损伤的药物。而针对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须借助药物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常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抗幽门螺杆菌药
目前,有专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发病的最主要病因,人体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及时清除极易引发慢性胃炎最终发生消化性溃疡。《年中国慢性胃炎专家共识》提出:目前尚无单一药物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故必须联合用药,以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的三联用药方案根除率最高,疗程为:1-2周。
建议:治疗疗程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复查,避免出现假阴性建少病情复发;
二、胃粘膜保护药
慢性胃炎的过程实质是胃黏膜损伤与修复的慢性过程,胃粘膜保护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胃粘膜损失因子对胃粘膜的进一步破坏,常用药物有:硫糖铝片、胶体枸橼酸铋等,胶体枸橼酸铋兼有一定抗菌作用故建服用:一日3次、一次2粒;硫糖铝片能够与胃粘膜的黏蛋白结合形成胃粘膜保护膜,进一步阻碍胃粘膜的损伤建议服用:一日4次、一次4片;
三、抗酸药物
慢性胃炎患者常伴有上腹痛或上腹灼热感,使用抗酸药物可以有效提高胃内PH值,从而有效降低胃内酸浓度,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损害,缓解患者胃部不适症状,为胃黏膜的炎症修复创造有利的生理环境。临床常用的抗酸药物有:H2受体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等。H2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有西咪替丁一次0.2g,4次/日,质子泵抑制剂代表药物有奥美拉唑一次20mg,1次/日。该类药物治疗疗程为2周左右。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kwywyzl/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