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由于饮食不当的原因,胃常常饱受折磨,长此以往以致于患有胃部疾患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尤以胃脘痛常见。胃脘痛又称“胃痛”、“心下痛”等,是以左侧偏中上腹部,胸骨下方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区域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症状。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或者萎缩性病变,病理变化多局限于粘膜层,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最总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腺体萎缩,病程缓慢,反复发作!
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脾阳不足或贪食生冷食物,致阴寒内盛,情志不畅,忧怒伤肝,肝气或肝火犯胃,辛辣或肝火伤胃阴,肝郁气滞,日久血行不畅。血行瘀阻,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等因致气机不畅从而胃脘疼痛。气机运化失常,“不通则痛”是发病的核心。
温和灸艾灸三大养生穴治胃脘痛艾条温和灸起到疏肝理气、温胃散寒、调中降逆、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之效。易学易用,当有胃脘痛发作时身边无药或服用一般药物无效的情况下不妨一试温和灸。
中医学认为胃之胃脘痛多由过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积于中,阳气被遏;或饮食不节,中焦失运,内蕴湿热,气机阻滞;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滞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等因致气机不畅从而胃脘疼痛。
气机运化失常,“不通则痛”是发病的核心。
取中脘穴、内关、足三里穴。令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穴位后,术者一手拇食中如持笔写字状,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
温和灸15~20分钟。按先左后右,左内关→左足三里→中脘→右内关→右足三里→左内关的顺序,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
内关穴
内关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为治疗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所致胸、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对胃痛、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有确切的疗效。
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胃经要穴,具有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消除疲劳等保健作用,刺激该养生穴后对因受寒或饮食所伤引起的胃痛可起到缓解或止痛的效果。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
中脘穴
中脘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为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位下正好是胃体中部,功能调理脾胃,化湿降逆。
艾条温和灸三穴协同起到疏肝理气、温胃散寒、调中降逆、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之效。方法简单、安全,易学易用,当有胃脘痛疼发作时用艾灸灸一下,效果很好的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kwywyzl/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