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胃病,临床一般包括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萎缩性胃炎是重要的胃癌前疾病,有一定的癌变率,如果伴发肠化生和/或上皮内瘤变则癌变倾向更为明显。
现代医家根据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特点,将其归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嘈杂”“嗳气”“呃逆”“吐酸”等病证范畴,其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
1.慢性胃炎有哪些表现?
①上腹痛;②上腹胀;③嗳气;④嘈杂;⑤其他症状如反酸、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发生发展模式是什么?
正常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癌变)→胃癌(肠型)。
3.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①Hp感染,Hp是一种微弯曲棒状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于胃黏膜黏液层、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管上皮表面,一般不侵入黏膜固有层腺体内。Hp可分泌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及细胞空泡毒素等物质而致病。
②长期慢性刺激,如长期饮酒、吸烟、喜食热烫及刺激性食物,饥饱无度、暴饮暴食、滥用水杨酸类药物,以及急性胃炎反复发作等。
③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黏膜屏障的破坏。
④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等因素。
4.常用检查方法有哪些?
慢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两者是临床诊断及临床分型的主要依据。此外,尚有一些其他检查方法(如Hp检测、胃液分析、血液检查等)可以协同使用。
5.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胃炎的优势是什么?
王松坡主任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优势,以及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特色。中医药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胃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提高Hp根除疗效,甚至可能有助于改善、逆转胃黏膜病理。中西医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慢性胃炎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其发展、降低胃癌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此次,王松坡主任与科学出版社携手编写了《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书。
本书立足专业性,突出实用性、兼顾临床与基础研究,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并重,对于全面认识慢性胃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慢性胃炎发病率较高,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引起胃癌。因此,临床医师及患者一定要充分地重视。小编这次荐读的王松坡主任新书——《慢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
这本书以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为主线,全书分基础篇、治疗篇和研究进展篇,基础篇介绍胃的组织结构及生理病理,慢性胃炎临床概况,以及中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认识。治疗篇介绍慢性胃炎的现代医学治疗、中医药治疗,以及中医药调养与护理,同时汇总了12位脾胃病大家的医案选。研究进展篇则综述了慢性胃炎动物模型研究概况、中医药干预萎缩性胃炎研究概况、中医药干预胃癌前病变研究概况。全书对慢性胃炎中西医诊治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为亚健康人群及慢性胃病患者防治胃病提供指导和借鉴,同时亦可供内科医师,尤其是初、中级医师及医学生等参考使用。
目录精彩样章▲上下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wyzmzl/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