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胃炎治疗 >> 胃炎怎么治疗 >> 正文 >> 正文

胃病是这几种原因造成的

来源:胃炎治疗 时间:2018-9-13

胃病是许多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的统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胃病发病率的调查显示:我国年发病率为73%。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和环境污染的加重,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于胃癌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再早也是对“已病”患者,如果从消化系统癌前病变着手积极进行干预及阻断,对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指导,尽可能控制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胃病的发病率,以达到远期降低胃癌发生的可能。为了对比住院胃病患者与健康居民的饮食及行为习惯,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内容如下。

住院胃病患者与健康居民的饮食及行为习惯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年1-12月期间当地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胃病患者及当地社区20岁以上健康常住居民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员是接受专门培训的消化内科护士,以自填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一对一进行调查。有读写能力者,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对于文化水平较低者,由调查员以访谈形式完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份,收回问卷份,回收率97.3%,有效问卷份,有效率93.6%。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状况、身高、体重等)、饮食习惯(进食速度、饮食口味、饱餐情况、吃饭时看电视或手机、吃剩饭、水果及蔬菜摄入等)、行为习惯(吸烟、饮酒、饮用水、冷藏或冷冻保存食物等)。吃饭时看电视或手机、吃剩饭、冷藏或冷冻保存食物用“经常、偶尔、从不”进行调查。水果及蔬菜调查采用食物频数法,使用“每天吃、每周3-5次、每周1-2次、每月1-3次、从不”来测量食用频度。

1.3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3.1进行调查资料双份录入校正,Excel建库。根据有无胃病将全部参与调查的常住居民分成两组,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当地20岁以上常住居民人。男人(52.9%),女人(47.1%),平均年龄50.8岁(男51.9岁,女49.7岁)。

胃病患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早期胃癌、胃癌术后)例(60.1%),健康居民人(39.9%)。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划分进行分段统计,样本中例(31.5%)44岁以下属于青年,例(38.7%)45~59岁属于中年,例(29.7%)60岁以上属于老年。

根据我国BMI定义标准,样本中27例(5.4%)BMI18.5kg/m2属于体重偏轻,例(51.3%)18.5kg/m2≤BMI24.0kg/m2属于体重正常,例(35.7%)24.0kg/m2≤BMI28.0kg2属于超重,34例(6.8%)BMI28.0kg/m2属于肥胖。两组人群年龄、性别、文化程度、BMI在两组人群间的分布见表1。经检验,性别、BM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显著(P0.01)。

表1基本情况构成分析[n(%),n=]

表2不同饮食习惯情况比较[n(%),n=]

2.2调查人群的饮食习惯

患病组与健康组人群比较,饱腹情况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食速度、饮食口味、暴饮暴食、吃饭时看电视或手机、吃剩饭、蔬菜摄入、水果摄入情况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调查人群的行为习惯

患病组与健康组人群比较,吸烟、饮酒、饮用水、冷藏或冷冻保存食物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行为习惯比较[n(%),n=]

讨论

本研究发现,患病组年龄普遍大于健康组,而文化程度普遍低于健康组。据调查胃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有所升高,而文化程度越高,胃病患病率越低。在性别、BMI、饱腹情况基本无差异的基础上,发现胃病患者饮食及行为习惯中存在进食速度快、饮食口味重、暴饮暴食、吃饭时看电视或手机、吃剩饭、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吸烟、饮酒、喝不洁水、没有冷藏或冷冻保存食物的习惯十个危险性因素。

进食速度快是公认的胃病危险性因素,但“快”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将就餐时间分为四段进行调查,发现胃病组的就餐时间大多在10分钟以下,如果把就餐时间延长到10分钟以上是否有益于胃病的防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饮食口味对胃病的影响是本次研究的一个因素,饮食口味重是胃病的危险性因素,可能是由于高盐食品引起的胃黏膜屏障损伤。多数研究注重三餐规律与否,而忽视了暴饮暴食对胃的影响,本次研究发现暴饮暴食是胃病的危险性因素,原因可能是暴饮暴食加重了胃的负担,破坏了胃酸分泌的规律性,影响胃正常的活动与功能,增加无规律性胃液浓缩对胃壁黏膜的刺激。

吃饭时看电视或手机是本次研究的又一个因素,患病组“经常”看电视或手机,有研究表明人在吃饭时看电视或手机,使胃肠道血液供应减少,还容易呛饭和咀嚼不细,长此下去,胃功能减退,引起胃病,与本次研究是相符的。但看电视或手机会使就餐时间延长,是有利于胃消化的,消化时间与血液供应哪个对胃消化影响更大需要进一步研究。吃剩饭是胃病的危险性因素,剩饭中的淀粉加热会发生糊化,胃对这种糊化的淀粉水解、消化能力显著降低。

此外,剩饭易被葡萄球菌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每天摄入蔬菜、水果是胃病的保护性因素。蔬菜水果中广泛存在多酚类(如鞣花酸、阿魏酸)可能具有防癌作用,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异硫氰酸盐和吲哚类对消化道癌可能有预防作用。

吸烟是胃病的危险性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吸烟增加胃病的发病率,降低胃病的治愈率,原因是尼古丁能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使幽门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使碱性的胆汁易于返流胃部,破坏胃黏膜。

饮酒是胃病的危险性因素之一。长期饮酒可致胃黏膜上皮化生。乙醇代谢产生乙醛和自由基,乙醛具致癌作用和致突变作用,可与DNA和蛋白质相结合,破坏叶酸,引起继发性过度增生。本次研究未将吸烟、饮酒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每日吸烟、饮酒情况将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之一。

本研究还发现饮用不洁水是胃病的危险性因素之一。患病组存在饮井水现象,而饮井水是胃肠上皮化生恶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本次研究发现冷藏或冷冻保存食物是胃病的保护性因素。冷藏或冷冻保存食物是为了食物保鲜,不让食物变质,变质的食物中有繁殖的微生物,各种营养素被酶分解的同时产生有害物质。有文献报道,在那些长期使用冰箱的人群中,胃癌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与本次研究是相符的。

胃病是可以通过干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进行防治的,因此胃部不适人群要延长进食时间,清淡饮食,不暴饮暴食,吃饭时不看电视或手机,不吃剩饭,每日摄入蔬菜和水果,不吸烟、不饮酒,喝净化水,食材及时冷藏或冷冻。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养成良好的饮食及行为习惯对治愈胃病是非常必要的。

体质资讯平台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wyzmzl/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