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业的移动互联网整合服务平台,自连接形成供求一体,守望相助的温度社区,进社区请加
A肌腺胃炎概述
家禽传染性腺肌胃炎是一种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过料等外观症状、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胃内金和肌胃粘膜面火山口样溃疡、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目前在市场上传染性腺胃炎的病例频频发生,治疗困难,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B肌腺胃炎流行情况及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季节更替时发病率高,全国各地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我国北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发病日龄不定,最早在3日龄的雏鸡中就可以表现,在16周的种鸡也时有报道。但发病日龄多集中在10~60日龄。在我国家禽传染性腺肌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家禽(鸡、鸭、鹅、鸽、鹌鹑等禽类)。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在我国,近一两年来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全国各地均有发病,且发病日龄越来越小,病症越来越严重,且发病后腺胃的肿胀、溃疡变得不如以前发病那么明显,而肌胃的溃疡等病变却越来越严重,并发或继发的疾病所带来的死亡越来越高。本病以前主要感染蛋鸡,而近一两年来水禽(鸭、鹅)、珍禽(鸽、鹌鹑、野鸡、山鸡、鸵鸟)也都开始发病,且发病的严重程度不亚于鸡和肉鸡;目前本病在家禽养殖鸡场的发病比例高达90%以上。发病的禽群生长严重受阻,参差不齐,群体与标准日龄值相差甚远。很多养禽场同一日龄两批不同品种或来源的禽苗,一批发病一批不发病。本病容易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流感、球虫等疾病,若继发其他疾病,则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本病一般不引起死亡,如继发感染真菌可引起轻度的死亡,如继发感染禽流感可引起大量死亡。
C肌腺胃炎临床症状
1、直升飞机羽(或叫螺旋桨状羽毛):即翅膀翼羽基部不完全断裂,断裂羽毛与体躯垂直,象飞机螺旋状。病鸡食欲减退生长停滞,羽毛粗糙缺乏光泽蓬乱,体重仅为健康鸡的1/10--1/20。病鸡初期表现精神沉郁,畏寒,呆立,缩头垂尾,采食和饮水急剧减少。后期可拖很长时间,最后由于采不到食,病鸡极度消瘦、苍白,逐渐衰弱而死。
2、神经症状:多发生于发育较好的鸡群。病初表现脚软,蹲地啄食,而后两脚瘫痪完全不能站立。病鸡侧卧两脚颤抖朝向一侧或前后(左右)叉开,头须向后卷曲或一侧卷曲,并出现作后翻滚动作。体温不高,常在1~2天内死亡。
3、腹泻:病鸡排黄白色稀粪,喂变质鱼粉的病鸡还发现体温升高至43~44℃.由于饲料转化率低,消化不良,粪便中可见到未消化的饲料颗粒。
4、水肿:气温较高季节或饲养较良好的鸡群发病常可见水肿症状,在头部、下颌部、翅膀的臂部、下腹部等部位出现蓝紫色水肿。
5、皮肤苍白:病鸡冠、嘴、脚显得苍白。
6、鸡群鸡只大小参差不齐:部分病鸡逐渐康复,但体形瘦小,不能恢复生长,因此鸡群鸡只大小参差不齐。
D肌腺胃炎解剖症状
病禽腺胃肌胃病变具有特性:病禽腺胃肿大,严重者肿大如乒乓球状,外观与肌胃体积比不是正常的1:4-5,而是2:3甚至是1:1,或腺胃乳头扁平甚到消失,或腺胃大过肌胃,手感变硬,切开见腺胃壁增厚、水肿、呈月牙状、指压可流出清亮液体,腺胃粘膜肿胀变厚、乳头肿胀、出血、溃疡,有的乳头己融合、界限不清,严重的出现火山口样的溃疡直至穿孔。肌胃内金增厚变硬易裂开,肌胃内金近腺胃侧有溃疡线,两侧或中间部分出现条纹或溃疡灶,严重的可见穿孔或呈火山口样。胸腺、脾脏及法氏囊严重萎缩,肠壁变薄无物、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症。粪便呈腹泻,过料、颜色发暗。
肌腺胃炎发病原因的中医辨证
A辩证要点
1.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过料等外观症状、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
2.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胃内金和肌胃粘膜面火山口样溃疡、发病日龄越来越小肌胃的溃疡病鸡初期表现精神沉郁,
3.畏寒呆立,缩头垂尾,采食和饮水急剧减少。后期可拖很长时间,最后由于采不到食,
4.极度消瘦、苍白,逐渐衰弱而死。排黄白色稀粪,喂变质鱼粉的病鸡还发现体温升高至43~44℃.
5.饲料转化率低,消化不良,粪便中可见到未消化的饲料颗粒。病鸡冠、嘴、脚显得苍白
从以上五点主要症状分析,主要是由于前期开口抗生素应用不合理以及饲料霉菌等不明治病因素损害家禽脾胃之阳。导致家禽中焦虚寒。脾虚不运,水谷精微不得运化至全身各处,进而导致过料拉稀,营养不足消瘦。另一方面水液运行障碍,导致肌体水肿,饮水量下降。胃阳不足就会引起胃不纳食,食后不消,腺胃积食积水肿胀。同时由于中焦长期积食积水过久,由虚证变虚实错杂,生火腐肉,进而导致胃黏膜溃疡腐烂。
B中医中焦虚寒病因
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中焦长期积湿成热,化火腐肉溃疡糜烂所致。
C中焦虚寒证病机
脾阳不足,不能温煦脘腹四肢,则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寒得热散,故疼痛得温则减,且喜热饮。脾阳不足,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作用减弱,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清稀,或浮肿。脾阳不足,胃阳亦虚,故纳食减少,泛吐清涎。气与阳同类,阳气不足,则倦怠神疲。
肌腺胃炎防治
温阳健脾燥湿消食利水化积
A理法方药
理中汤加减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藿香、半夏、厚朴、黄连、槟榔、焦三仙等
方解
方中干姜温运中焦,以散寒邪为君;人参补气健脾,协助干姜以振奋脾阳为臣;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促进脾阳健运;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取其甘缓之气调补脾胃。藿香半夏化湿健脾止呕,厚朴槟榔破积消食除胀,黄连去火燥湿消腐,焦三仙健脾开胃减轻料便,诸药合用,使中焦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则吐泻腹痛可愈。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wyzmzl/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