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止(美国)
转载自:东岸之声(ID:donganzhisheng)
我6岁开始学玩桥牌,到了大学后几乎全心全意地扑在了除了大学该读的书之外的书籍和玩桥牌上了。毕业做老师后也是白天上班,晚上打桥牌。那时候几乎能记住24副牌中的任何一手牌。这是什么概念呢?假如玩一副牌用时15分钟的话,一个小时可以玩4副;桥牌比赛,一般用时是10分钟打完一副牌,一小时玩6副牌。那么24副牌平均用时大约5个小时。也就是说,5个小时玩过的牌我几乎都能记住,且记得住出牌的顺序,用脑量非常大。持续了2年半之后,突然有一天从梦中惊醒,只感到头胀,面部扭曲,不听使唤。好在扭曲时间不长,但面部的酸疼持续了一段时间。至于头胀的症状,则是稍微动脑思考,包括读小说,也是紧箍咒样地难忍。因而只能天天无所事事,东游西逛,消磨时间,被戏称为富贵病。老中医笑呵呵温暖地说“年轻人想开点,再找一个女朋友嘛”。
之前我不是太相信用脑过度会引发神经衰弱,可事实证明确实有可能。而且一旦发生过一次,很可能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且很难在短时期内完全恢复。当年到美国读硕士时由于大学底子微薄,为了不拖延毕业,最后一学期选读了不该选读的课程。致使天天晚上泡酒吧,靠喝二毛五分一晚上的咖啡,维持自己睁着眼读书,不久旧病复发,头胀的难受。这一复发持续了好多年,最后不得不退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可能性。
十八年过去了!
我家大孩子在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开始拉肚子,拉拉停停。那时候我们也没有太在意,觉得香蕉止泻足够了。直到几个月之后持续的出血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医生诊断说是肠炎的一种,或许终身用药。
肠炎不像胃炎,药物进入胃之后,由于遇到强大的胃酸,许多药物在胃里就融化了。要想药物在肠内起作用,首先必须要使药物不在胃里过早地分解,而要让它进入肠道之后再行分解,以达到疗效。所以,治疗肠炎比治疗胃炎从理论上讲难度要大得多。那么孩子的肠炎是怎么引起的呢?医生说是免疫系统造成的。也就是说,免疫系统将肠子中的有益菌当作外来病菌对待。因此,体内免疫系统激发出大量抗菌去消灭肠内的有益菌。肠子中少了有益菌的保护就丧失了部分肠子的功能,比如吸水性能降低等等。
从我自身发病的过程来看,似乎是因为用脑过度的缘故;但回顾孩子发病的过程,我实在想不出是怎么造成的。医生说孩子的病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明确的论断,甚至连起因都含混不清。
有一天,我在看一部关于地球大气循环的纪录片,讲到地球大气层空气流动规律的形成很难被改变。所谓的台风、龙卷风、暴风雨,以及恶劣气候等等都只是属于局部地区的现象。这些现象根本改变不了地球大气带从西向东的循环方式。看到这里,我突然联想到海水的循环方式也是同样的道理,自北向南而又自西向东地循环着。无论是大气循环还是海水循环,它们流动方式的改变不是几千年,也不是一,二万年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用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时间来衡量的。
想明白这一点后,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神经系统,孩子的肠炎都是自身系统改变的结果,而这些改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回顾一些历史,我们是不是从中也能获得一些启示呢?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舒伯特(FranzPeterSchubert,-);波兰作曲家肖邦(FrédéricFran?oisChopin,-);德国作曲家舒曼(RobertSchumann,-)等等。这些音乐大师们在短短的一生中,无论从作品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无法想像的。然而,熬更守夜高强度的思考和持续性地创作,足以因为疏于调整而导致整个人体系统不可逆转的改变至过早地用尽了毕生的才华。读着他们辉煌的生平,短暂的生命,着实令世人惋惜。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之一,奥本海默(JuliusRobertOppenheimer,-)在18岁左右的一次欧洲旅行中得知患了结肠炎。按照现代医学的讲法是免疫系统的疾病,这迫使奥本海默推迟一年的大学入学而到山区放松疗养。回来后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以出色的成绩从哈佛毕业。继而去了英国剑桥大学,师从于物理学家罗瑟福(ErnestRutherford,-)。可奥本海默对实验没有天分,很快就转到了理论物理,师从于玻恩(MaxBorn,-),并在一年内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两年发表了16篇一流的学术论文。这里不难读出,一年的静养调整对日后奥本海默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奥本海默小时候不但脾气爆臊且十分懒惰,想必是用脑过度引起的:大量的用脑消耗使得他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做其它任何事情了!
人称鬼才的捷克数学和逻辑学家格代尔(KurtFriedrichG?del,-),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期间最亲密的朋友,有学者认为他是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之后没有对手的一位逻辑学家。可是,格代尔在5岁的时候神经系统受到过一次损伤,8岁的时候有严重的风湿症。24岁获得数学博士,并在同年划时代地证明了任何符合逻辑性和一致性的系统是不可能被完全证明的。之后的几年,精神上似乎也出现了犹豫症,或者说有精神疾病。在此后长期的思维想像中,格代尔总认为有人在他的食物中下毒,以至于最终死于饥饿。这里也不难看出,格代尔似乎从未间断过高强度的思考,也因此从未真正在儿童时期神经损伤中调整过来。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去认识自己:孩子出生后一般是跟着周围的环境自然成长的,几年下来形成了适应自身健康的人体系统。一旦受到外界基础教育、体育训练,如父母老师等外来环境压力,或者自身夜以继日地思考等,实际上是在慢慢地改变小时候已经形成了的人体系统。当人体思维,进出能量达到一定程度的不平衡之后,便会从体内薄弱环节中爆发出来,形成新的系统。而在那个时候,若不减少用脑量、减少一切思考、一切自身压力并加以彻底休息的话,后果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脑子所发出的信息和指令贯穿于整个人体系统。学习有学习的烦恼,打球有打球的压力。也就是说,孩子的优秀与身体健康没有丝毫的关联,因为“优秀”是思考的结果,而凡是触及到长时间的深度思考,不管是读书、体育活动、或者其它,都有可能改变原有的身体系统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
然而,是不是每个用脑过度的人都会产生致命的后果呢?当然不是!
美国数学家,游戏理论的奠基人,纳什(JohnForbesNashJr.,-)经过长时间的调整,最终得以改变了人体系统,摆脱了缠绕多年的精神疾病。
是不是每个用脑过度的人在人体系统恢复之后不再改变了呢?当然也不是!
奥本海默最后虽然是死于医学上的喉癌。但是,有学者认为他的过世与长期被质疑对美国的忠诚度有关:被24小时监视,被吊销军事保密执照,政府对其的听证会等等。这种无时无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环境是一定会改变一个人原有的生理系统而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如同将一只小动物和猛兽关在一起,小动物的思维和心情能平静下来吗?
再回到自己的现实中来。
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的有气无力,我的血液指数和其它指标总算是全部正常了。可当初持续几个月,每两星期都要抽一次血去做化验的情景还是难忘的;我家大孩子已经治疗了三年半,实际效果没有那么顺利;我女儿由于小时候病菌的侵袭破坏了神经系统,也是经过长达五年的静养才慢慢地恢复到正常。
优秀与自杀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最后,只想总结一下:
1。只要孩子开始进入到学习知识的环境中,实际上已经在慢慢地改变孩子原有的人体系统。而人体系统的改变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它与外界压力和自身高强度的思考有着紧密的联系;
2。孩子在生理或者精神上的突变往往是因为得病后父母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它的危害性,没有充分地意识到睡眠和饮食是最好的自我疗法、自我恢复的手段;
3。孩子在生理或者精神上的反复往往是因为孩子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又重新回到了压力环境和高强度的思考之中;
4。一旦生理或者精神上有过一次得病的经历,恢复期往往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它是人体系统的重新调整。因此需时刻提醒自己,时刻改变自己,以避免复发的可能性。
虽然文中列举的是个例,不见得符合每一个人,但这并不能排除从这些个例中所引申出来的规律。写此篇的目的只是作为一个提醒,毕竟不是所有的人在环境压力和高强度思考的影响下都会形成生理或者精神疾病。但是,作为早期的认知和预防还是很有必要的!
声明:图文来自网络,转载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yy/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