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西华国医馆"↑免费订阅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医把胃炎归为胃痛的范畴,在辨证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专家共识提出了7个分型,将其简化成2类。
简单记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以肝郁气滞、胃络瘀阻为主,由于肝气失调,横逆犯胃引起胃部的不适、疼痛,症状多为胃脘部疼痛,痛处固定或向两胁肋部放射,当情绪波动时症状容易加重;虚证以脾胃虚寒为主,由于长期饮食不调,胃失和降所致,症状多为腹部隐痛,喜温喜按,其余证型不多做介绍。
主要穴位及定位
中脘穴、梁门穴
中脘穴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
梁门穴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胃俞穴、脾俞穴
胃俞穴
第l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脾俞穴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疾患。
内关穴
内关穴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中风;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眩晕症;肘臂挛痛。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诸疾;②下肢痿痹;③心悸,高血压,癫狂;④乳痈;⑤虚劳诸症,为强壮保健要穴。
四类疗法
01
药熨疗法
用具准备:热熨用中药或其他材料,微波炉一台或炒锅一个,棉布袋一个。
方法: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补骨脂、吴茱萸等适量,用布袋包裹后置于微波炉内,中高火叮热3分钟左右,在合适位置药熨治疗。
操作步骤:
1.患者取端坐位或者卧位;
2.手持已经加热的药包敷于上腹部中脘穴的位置,采用刮擦、揉滚、压按、拍打等手法进行操作;治疗时间约10-15分钟,如药包热量下降,可以换另一个加热完成的药包进行治疗;
3.手持温度合适的药包敷于背部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的的位置,手法与时间与腹部手法一致;
4.两个部位的治疗可交替进行或同时进行,以皮肤发红、微微出汗为宜;
5.疗程:每日可治疗1-2次。
注意事项:
1.高热和急性炎症等实热证禁用;
2.同时有治疗部位的皮肤溃烂、急性出血性疾病禁用;
3.孕妇慎用;
4.操作过程中需要经常检查药包温度是否合适,注意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皮肤的烫伤和擦伤,如患者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也应及时停止治疗;
5.本处方每个药包可以反复使用十次左右。
本处方的药熨疗法可用于除实热证外所有慢性胃炎的辅助治疗。
02
耳穴压豆疗法
用具准备: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胶布、止血钳或镊子、碘伏或酒精。
操作步骤:用镊子将耳穴贴贴于相应耳穴,用拇指指腹轻柔按摩为补法,用拇食指相对用力按压为泻法,主穴选择胃、脾、交感、肺;配穴选择肾、肝、胰胆、皮质下、三焦;对于实证用强刺激的拇食指对压手法,对于虚证用弱刺激的拇指指腹按揉法。
疗程:每1-2天换1次,每次按压2-3分钟左右,每天按压3-5分钟,双侧耳穴轮换使用。
03
脐疗法
用具准备:中药粉、姜汁、纱布、胶布;
方法1(实证胃炎):川楝子、元胡、香附、姜汁等适量;
方法2(虚证胃炎):巴豆、胡椒粉、公丁香、大枣、姜汁等适量;
操作步骤:将药粉与适量姜汁调为糊状,敷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疗程:每日换药1次,10次一疗程。
04
艾灸法
用具准备:艾灸筒、艾条、点火器具、生姜片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
2.选穴:实证:中脘、梁门、足三里;虚证:中脘、胃腧、脾腧、足三里、内关;
疗程:用艾灸桶每个穴位灸1-2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推荐医师:
马少武职称: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陕西省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协会员。曾先后获得中国中医突出贡献奖、中国中医特色名医专家荣誉奖、中国中医药优秀学术成果奖、陕西省卫生系统“创佳差评”、“医德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在长期的中医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
擅长治疗:
1、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肠炎,返流性食管炎,结肠炎,便秘,慢性肝病,脂肪肝,转氨酶升高。
2、呼吸系统:顽固性咳嗽,老慢支,肺气肿,气管炎,咽炎。
3、妇科: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盆腔积液,带下病,痛经,乳腺增生等妇科常见病。
4、常见杂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盗汗,青少年痤疮,顽固性头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风湿痹痛,复发性口腔溃疡,男子性功能障碍等疑难杂症。在临床上都有准确的疗效。
出诊时间:周一、五全天西华国医馆
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yy/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