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原则
这一类病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诊断是很清楚的,临时缓解症状可用的西药有很多,而中医治疗相对与西医治疗的远期效果好。
发病原因是先有受凉未能及时治愈,导致体内有寒,后又饮食不当而伤胃,从而形成内寒不除,胃病难愈,日久不愈,还会引发它病,如癌变。
治则:除寒,护胃,养胃。
处方:秘方(三个月一疗程)。
用法:中药汤剂内服,早晚各一次。
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消瘦,不是说不清病理,而是难在治疗。
治则:分清病型辨证施治。
处方:秘方(三个月一疗程)
用法:中药汤剂内服,早、晚各一次。
二:除寒治疗胃病
胃病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已经说的很清楚,要补充的是,胃病之所以难治,这里还有体内有寒的因素,一般都是先有受凉未能及时治愈,导致体内有寒,后又饮食不当而伤了胃,所以才会形成内寒不除,胃病不愈,胃病日久,影响人体营养的吸收,又会引发其他疾病。
一般治疗胃病,大多从养胃护胃入手,这不全面,而要重在除寒,消除寒气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从而停止胃部的炎症发应,然后再用护胃、养胃,这才能治好。
三:寒引起胃病的原因
六淫中寒对人体的危害在是最大的,因为人是一个恒温动物,人的各部位功能正常的前提是各部位的温度正常,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新陈代谢才能发挥的正常。
人体内有寒气而未消除,就会长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做出反应,如果病人这时候又吃的不合适,就会使这种炎症反应出现在胃肠消化系统,由此而患上:食管炎、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寒不但是胃病的发病原因,而且也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的第一个大因素,而胃肠不好,又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的第二个大因素,因为营养吸收受到了影响,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继发疾病。因此治疗继发疾病时,必须考虑前一个因素,这样才是全面的。
四:现代人补养脾胃的重要性
人类在历史上长期是处于吃不饱的生存状态的,遇到灾荒战乱年代则更为严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繁衍到如今,说明人体各种机能是适应这种吃不饱的生活状况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传统方式的农牧业正在向现代化方式转变,几千年困扰国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使我们从吃不饱一下过渡到能随时吃得饱,我们的身体不可能立刻就适应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同时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温室反季节种植,以及人工养殖的推广,使我们在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食物质量却严重下降,从而出现能吃饱,却没能吃好的状况,这些都会对人的脾胃有不利影响。
现代社会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都有过大的竞争压力,未成年人要面对十几年超长时间的学习,体育活动量严重不足,加上长期进食不合理的饮食如:高脂肪、高塘、冷饮等,必然导致脾胃受损。成年人则要面对工作、成家、买房的压力,体育运动很少,又因为不合理的夜生活导致睡眠不足,饮食无规律而且不合理,以上这些都是导致现代人普遍脾胃受损的社会因素。
脾胃受损,会导致饮食物不能正常消化转运,使人体脏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从而影响了人体脏腑组织正常功能的发挥。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受损,则元气虚,元气虚则百病生。脾胃受损可以引起的疾病包括: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胆囊炎、胆结石、肠炎、前列腺炎、以及过敏性疾病等。
看了上面的理论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些慢性疾病不是人一生下来就有,而是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才发生?这里面就有一个脾胃逐渐受损,营养缺乏,元气渐虚的过程。包括人到老年后的身体衰弱以至到死亡,也是脾胃虚损,营养缺乏,元气亏乏造成的。如果现代人在年轻时就能明白这些,并且注意积极保养脾胃,充足营养,滋养元气,就不但能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更能延年益寿。
五:治未病与补脾胃
中医讲究治未病,素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并认为“上工治未病”就是说能治未病的医生才是真正高明的好医生。
什么是治未病呢?《难经?七十七难》中明确指出:“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这段话用一个例子给我们说明了什么是治未病:那就是遇到肝病患者,就要想到肝病是慢性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影响到患者的脾胃功能,所以要马上给患者服用补脾胃的药物,防止患者的脾胃功能受到肝病的伤害,这就是治未病。
为什么叫治未病呢?因为这时只见到肝病,尚未见到脾胃病,但是医生根据经验知道病情发展下去是一定会损伤脾胃功能的,所以才在脾胃疾病的症状没有出现之前提前用药,是预防性的治疗,故而叫做治未病。
是不是只有在治疗肝病的时候才可以采用治未病的方法提前补脾胃呢?我认为不单单是这样,这里讲的肝病,仅是举了一个例子,代表的是所有慢性病。实质是指凡是在治疗慢性病时都要想到,这类疾病患病日久是一定会损伤脾胃,都要马上使用补脾胃的药物,不要等脾胃损伤以后症状出现了才治疗。
为什么治疗慢性病要补脾胃而不是补其它,比如补心肺呢?这就要从脾胃对人体各脏腑器官的营养作用来看。中医认为: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饮食物进入胃,经过消化后,下传小肠,其中的精微物质由脾吸收,在心肺的参与作用下,通过三焦、经脉而输送到全身,以供养各脏腑组织器官的需要。脾和胃分工合作,把水谷精气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体各脏腑组织,成为人体的营养源泉,所以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中藏经》中也说:“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可见脾胃功能正常是人体正气旺盛的先决条件,一般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邪气就不易侵入人体,人体就不会得病,《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平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疾病的发生是人体正气不足的体现,出现慢性疾病时虽然未见到明确的脾胃虚的表现,但已经存在脾胃虚的实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其本”。所以在治疗慢性病时,提前补脾胃有重要作用;而所谓治未病,就是补脾胃。这其中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部分内容,而治未病是既病防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要做一个明白事理的患者
人在生病之前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迹象,如果能及早发现这些迹象及早治疗就可以把疾病消灭在萌芽,这在中医上叫做治未病。
比较显明的迹象是人自认为是自己的毛病如:不敢吃硬的,不敢吃甜的,不敢受凉,如果不小心那样做了就会有不好的反应;或者特别爱吃辣的,特别爱吃咸的,特别爱吃肉,容易口腔溃疡、爱咳嗽、爱拉肚子、爱流眼泪、好肛门潮湿等;容易忽视的迹象如:身体上的某部位的痠、痛不适,少白头,皮肤上的各种皮肤病、痣等。
这些迹象的特点是:长期存在或者反复发作,可能时轻时重,但绝不会一去不复返。这在医生眼里就犹如海平线上刚刚露出的桅杆尖,而在它的下面一定藏有一艘大船。
中医讲“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说人体内部是什么状态,一定会在体外有所表现。《灵枢?本藏篇》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矣”。说的就是根据人体的外在表现,可以预测知人体内在的病变。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中说:“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对于这些看似轻微的表现,医生首先要能看得到,其次是要想的明白它的含义,通过这些苗头找出身体内部潜在的隐患,更重要的是在身体还没有虚到疾病开始发作之前先用药治好它。
医生要有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做到见微知著。但要真正治未病却不容易,还需要明白事理的患者,否则就是对牛弹琴。
神医扁鹊就被蔡桓公误认为“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结果病死了,这足见做一个明白事理患者的重要性。
七:传统饮食更利于健康
有利于繁殖是生物生存的第一法则。任何生物存在的根本任务都是繁殖扩大种群,因此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围绕着繁殖这个中心进行的,它会保护一切有利于繁殖的东西,而扼杀一切不利于繁殖的东西。
植物也遵循这一法则,在植物的果实没有成熟之前,大多看着不起眼,吃起来要么淡而无味,要么酸涩难咽,成熟之后则不但看着颜色艳丽,吃起来也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之所以这样并不是想让吃它的动物享受,而是通过这些引诱动物吃掉自己,从而能把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以扩大种群。
城市因为远离农作物的产地,而完全成熟后的果实大部分不能长途运输和长期保鲜。因此要将各种水果运到城里销售,大多是在没有完全成熟之前采收的,西瓜、香蕉、桃子等无不是这样。对于这一点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认为就应该这样,但细想这里面一定有弊病。
没有成熟的水果在口感和营养上远不如成熟的,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深的问题要从生物保护自己的角度来看。人吃成熟的植物果实,目的是获取营养;而成熟的果实用所含营养来吸引人吃掉它,目的是希望能将种子传播的更远,这样二者刚好能互取所需,相辅相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植物的果实在没有成熟之前,为了确保自己不会在不合适的时间被吃掉,因此不但没有太多的营养,而且还会含有很多不利于动物的物质。如果不这样做,植物就不能生存下来。而城市的人正是在大量吃这种即缺乏营养又含有不利于健康物质的食物,这一点值得考虑。
虽然现在的科技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应该承认,目前科技对于事物的认识程度还很低,没有认识到的方面远远多于已经认识到的。从不断出现的一个个曾经很科学的错误中更能看明白这点,人类不能总在付出昂贵的代价之后才醒悟,如果能提前有所防备岂不更好。
那么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应该怎么做呢?这还要看人追求什么。如果你真正追求健康的生活,那就要少吃或者不吃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去吃那些传统方法加工的传统食物。正常的食物应该在正常的时间,从正常的土地里面长出来,而不是从食品工厂的流水线上靠添加剂生产出来的。并且记住这句话“超市里面90%的东西都是你不需要的,少受诱惑才能少生病”。假如大多数人都能有这个认识,什么反季节蔬菜、不成熟的水果、以及含有各种添加剂花花绿绿的食品就没有了市场,也就没有了生产,人类也就少了很多问题。可惜真理只掌握的少数人手里,太多的人在追求潮流和时尚,别人吃过的自己一定要吃,别人干过的自己不能没有干过,所以别人生过的病,他也一定会生。
八:人到中年
人的一生就好比一天里的太阳。生命的开始,就像早上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光线柔和的谁都可以直视它,但它上升的步伐却无人可以阻挡。在不知不觉中就上升到头顶,太阳变的光芒四射,这时敢直视它的人,不得不马上闭眼回避,这时候的人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又无所不能。午后的阳光依然刺眼,但毕竟已经西斜,太阳的光芒和热量在逐步减弱,很快太阳就与地平线接近了,消失了。
人到中年,是需要对自己前半生总结和反思的时期。这个时候,你这一生做得对的地方,会给你一个好的回报,做错了的,也会给你一个回应。不管你接受不接受,这一切都会落到你身上。这里面就包括你在以往对身体上所犯的种种错误,这时也都会一一得到回应。
你要想中年以后身体依然保持健康,保证充分的营养吸收最重要。
九:人生轮回
人生大概是这个样子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属相,每12年一个轮回,每当你觉得自己成熟了,新的一个轮回就会给你出一道全新的题目,就看你能过几个轮回。
初看每个轮回都一样,其实含义大不同,过每个轮回要采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也不一样,现实中有很多人只学会了过第一个轮回的方法,并一直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即使年龄再大,也只会用第一个轮回的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他在心智上永远长不大,这也是他生活上永远很失败、很痛苦的根源,自己却不知道,反而认为自己一直是对的,他根本不知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0——12岁,第一个轮回,人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必须依附父母或其它大人生活并接受其教育(言传身教),按他们的安排做事,因而思想上、习惯上都深深的留下他们的印子,并影响着人的一生。
13——24岁,第二个轮回,学习并走向独立,只要是父母给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强烈想要脱离父母的控制,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没有挣脱的,将很难在挣脱。
25——36岁,第三个轮回,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孩子、开始感受生活,体会生活,从觉得自己似乎无能,在到觉得自己似乎无所不能。
37——49岁,第四个轮回,“兴啥利、受啥害”,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工作能力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开始接受无奈。
50——62岁,第五个轮回,也许平淡、也许辉煌,都不能阻止老年的到来,不得不接受,身体大不如以前,似乎一切本来与自己无关的疾病都来了,不得不开始注重养生保健,也许来得及,也许来不及就死了。
63——75岁,第六个轮回,不得不接受了自己已经老了的现实,表面上似乎平静祥和,嘴上也说外界的一切都已经不能打扰自己的内心,却在养生锻炼上依然与他人竞争。
76——88岁,第七个轮回,担心与庆幸同时存在,同龄人已经死了很多,自己还没死。满足与小小的野心使其会偷偷的笑,下决心争取要活的更长一些,以证明自己从来都是对的。
89——岁,第七个轮回,满足战胜了野心,知足使其平静地等待死亡,然而死神或者是上帝这时偏偏忘了某些人,他会轻易的活过一百岁,以至于自己都感觉活的太长了。你所看到的内容,是从黄医生所写书中选择的。
《人体营养和免疫管理学概论》
《把衰老推迟20年》
《健康的秘密》
《青萍之末》
《一家之言》
《雅望》
《前列腺炎以痈论治》
黄医生网址: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有效的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yy/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