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的危害
1.由于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亦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2.浅表性胃炎影响呼吸腹腔胀气,横膈升高,胸腔变小,肺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难。腹部胀气,横膈上提,压缩胸腔,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肠腔胀气,肠内压升高,影响肠壁血液循环。腹腔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因回心量减少,影响心脏射血。
3.长期慢性胃部症状,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部本身病变及营养代谢、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内分泌激素释放水平、生长发育机能以及整体免疫机能的全身影响,成为继发其它疾病的重要潜在因素;患病人群的体质减弱,生存质量下降,甚至是造成人的社会心理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
4.浅表性胃炎反复发作,炎症深入粘膜固有膜时影响胃腺体,使之萎缩形成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前蹭的范围,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有癌变可能。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2.55%-7.46%。萎缩性胃炎的晚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一般的肠上皮化生是小肠上皮化生,癌变的危险性尚小。如果发展到大肠型肠上皮化生那就离癌变不远了。此时若再出现非典型增生活跃,那就是癌变信号。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慢性胃炎病人一定要及时治疗且定期复查的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病因、危害的介绍,了解了这些,患者还要及早的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愈率为75%,所以只要及时治疗,基本都能恢复健康。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疗法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中医属“胃脘痛,腹胀,嘈杂,痞满”等范畴,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本病病位是以足阳明胃为病之本,而肺金盗母气,肝气自甚,木折脾胃土气为发病之标。即脾胃为本,以肝肾为标。胃病的原因虽有种种不同,但其发病机理确有共同之处,即所谓“不通则痛”,故可归纳为“肝胃不和而痛,湿热中阻而痛,脾胃虚弱而痛,脾胃虚寒而痛,胃络瘀阻而痛”,现将中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辨证治疗如下:
肝胃不和:胃脘胀疼连胁,嗳气,大便不畅,多因情志因素而作痛,苔薄白,脉沉弦。
湿热中阻:胃脘疼痛,嘈杂灼热,纳呆恶心,小溲色黄,大便不畅,苔黄腻,脉滑数。
脾胃虚弱:脘腹痞闷,时缓时急,不知饥,不欲食,体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胃络瘀阻:胃脘疼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预防和护理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深为患者所苦。另外,部分浅表性胃炎失于治疗或不注意生活调摄,极易进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致胃癌发生,后果严重。故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预防应引起重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预防主要应从生活、饮食上加以注意,积极避免和祛除各种致病因素。具体如下:
(1)对于急性胃炎,应及早彻底治疗,以防病情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2)忌用或少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利血平、甲苯磺丁脲、激素等。如果必须应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抗酸剂及胃粘膜保护药,以防止对胃粘膜的损害。
(3)积极治疗口腔、鼻腔、咽部慢性感染灶,以防局部感染灶细菌或其毒素长期吞食,造成胃粘膜炎症。
(4)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规律有节,定时定量,切忌过饥过饱、暴饮暴食。同时避免浓茶、咖啡、香料、粗糙生硬食物摄入,戒烟戒酒,以防损伤胃粘膜。
(5)避免精神紧张、心情忧郁及过度疲劳,宜生活有节、劳逸结合、情绪乐观,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胃肠运动功能。
(6)消极治疗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如肝、胆、胰、心、肾疾病及内分泌病变等。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您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都有所了解了,一旦您或您身边的朋友有这方面疾病,务必及时治疗,且做好预防工作,以免病症更加严重。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yy/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