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胃炎治疗 >> 慢性胃炎治疗办法 >> 正文 >> 正文

端午节如何养生

来源:胃炎治疗 时间:2023-2-3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端午节。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当中,端午节可以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广为人知的传说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据传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都和屈原有关。

在这一天还有很多和中医药有关的民间习俗。比如门前、窗前要悬挂艾叶、菖蒲。出门的时候佩戴用艾叶等中草药制作而成的香囊。在这一天熏艾灸,在古代还有一个习俗喝雄黄酒等等。

端午节前后气温炎热,多雨潮湿,天气异常烦闷,蚊虫滋生,是疫病高发期,身体容易受侵扰,菖蒲和艾叶都是有香气可以入药的植物,悬挂艾叶、菖蒲在门口据说有助于驱邪治病。还有像佩戴香囊有助于驱散蚊虫,熏艾灸不仅能驱虫,能净化空气、芳香通窍,甚至还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古代还有喝雄黄酒,因为之前蛇虫问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据说喝雄黄酒或者把雄黄酒涂在孩子身上,以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不过因为雄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所以现在雄黄酒已经不那么推崇。

总而言之,端午节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

同时我们也需要牢记:

①首先起居上宜夜卧早起

端午节期间,日照时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时间应该更晚一些(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对夏季养阳气才有益),早上起得更早一些(6点左右,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午睡(夏季宜养心,午睡是中午养心的最佳方式)。

②饮食上要注意少食生冷,多加照顾脾胃以防内外湿邪相合为患

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天气湿热,这样的天气于人体而言,阳气在表,内在空虚,里面是寒的,又有外在湿浊困扰,所以人们往往食欲下降,困乏无力,所以对内在阳气的呵护尤其重要。但此时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喝冷饮吃冷食,更喜欢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这容易寒湿之邪很容易积聚在人体内,损伤阳气。脾胃作为中焦最重要的两个脏器,受此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就是腹泻以及消化不良。因此,日常生活中要谨小慎微,对脾胃多加照顾。不吃凉食非常重要。此时多做脐灸、艾灸脾俞、中脘等穴位也是非常有益的。

端午大家都会吃粽子,粽子里的糯米性温,能温补脾胃、补益中气;粽子叶,苇叶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因此说粽子全身都是宝,适当吃粽子对身体十分有益。但是粽子主料多为糯米,黏度高、缺乏纤维质、不易消化,内馅多为五花肉、咸蛋黄、蜜枣等高脂、高盐、高糖食材。一旦食用过多,轻则引起食积、反酸、胃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重则引起胃炎、胃溃疡、急性胆囊甚至胰腺炎等疾病发作。所以,对于孩子而言,一定要控制孩子粽子的进食量,并及时观察孩子有无积食的现象。

还宜煮红豆粥健脾养血、利水除湿。红豆搭配大米更具健脾养血、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而且红豆熬成粥,口感更滑润,也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在这样湿热的天气里,非常建议吃点红豆粥。

③另外,端午天气闷热,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还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要经常注意检查自己的情绪,如存在急躁、焦虑、忧郁、愤怒、狭隘等情绪时,要设法调节。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适当的运动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④最后,端午时节不得不提艾草

中医认为,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

古语常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端午时节,是艾草药性最好的时候,除了悬挂艾草在门口,熏艾烟,做艾灸,我们还可以用艾草煎水,给宝宝洗澡,祛寒湿、排毒。

另外,用含有金银花、艾草、苍术等各种芳香中草药做成的香囊也非常好用,对于预防感冒、鼻炎、呼吸道传染病都不错。当然,还能避免蚊虫叮咬。可以让孩子随身携带,还能挂在婴儿车旁,床头、或者车内,驱蚊的同时,还能当空气清新剂,一物两用。

艾草的采摘期最好是端午节前一周左右开始,太早了,艾草的药物价值不大,绝佳的采摘时期当然是端午节采摘了。所以端午节,千万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哦!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陪伴,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另外,大家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话题可以留言,我们一起慢慢学习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f/8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