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胃镜的普及,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也在增加,而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人30多岁就出现了萎缩甚至肠化。
现在不仅仅是谈癌色变,谈萎缩性胃炎大家也非常的恐慌。由于网上有很多关于萎缩性胃炎会癌变的传言,很多朋友人心惶惶。事实果真如此吗?
1.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及萎缩程度与年龄相关?
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及萎缩程度与年龄正相关,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且本病发病率较高,约占接受胃镜检查人群的13.8%,在胃癌高发区占28.1%,并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也随之增高。60岁以上人群几乎可达半数。
2. 那胃癌的演变过程又是如何的呢?
人们常说的胃癌发展四部曲:
慢性浅表性(非萎缩)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
目前的研究认为,不完全性和大肠型上皮化生容易发生癌变,小肠型肠化生一般不会癌变。因此,当萎缩伴肠化生,尤其中重度肠化生时,癌变几率又进一步提高了。
肠化进一步发展就是异型增生了,又称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的结构和上皮偏离了正常状态,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的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
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可以说离胃癌仅一步之遥。
异型增生分为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现在又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归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3. 萎缩性胃炎癌变概率高吗?
据研究,有50%慢性浅表性胃炎会演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40%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会演化为肠化生,而8%患有肠化生的患者会演化为异型增生,而异型增生会演化为胃癌。
4. 如何阻断癌变进程呢?胃癌的一级预防,主要包括幽门螺旋杆菌(HP)的根除治疗;二级预防中,应积极治疗癌前疾病或者病变。目前已知的胃癌癌前病变,主要有几种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息肉、胃溃疡、中重度异型增生,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
因此,幽门螺杆菌检测及治疗显的尤为重要,且不同时间段干预效果也不一。
针对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建议:PPI+两联抗生素+/铋剂+康复新液
而康复新溶液剂联合三联疗法或铋剂四联疗法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是最经济有效的胃癌预防方案。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要引起高度重视,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胃黏膜损伤和腺体萎缩,必须进行黏膜有效修复和腺体的新生,好医生?康复新溶液剂主动修复胃黏膜,使萎缩的腺体新生,可达到逆转萎缩、肠化,阻断胃癌发展进程。
编辑▏露酱
▼文章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仅作资讯分享,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好文!看完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f/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