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胃炎治疗 >> 慢性胃炎治疗医院 >> 正文 >> 正文

病理学第十一章第二节胃炎

来源:胃炎治疗 时间:2020-10-25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tslf/161127/5059033.html

一、急性胃炎

1.急性刺激性胃炎

又称单纯性胃炎。多因暴饮暴食、食用过热或刺激性食品以及烈性酒所致。病变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有黏液附着,或可见糜烂。

2.急性出血性胃炎

多因某些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的服用或过度饮酒引起。创伤及手术等引起的应激反应也可诱发本病。病变表现为胃黏膜急性出血合并轻度糜烂,或多发性应激性浅表溃疡形成。

3.急性感染性胃炎

少见,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大肠杆菌等化脓菌经血道或胃外伤直接感染所致,可表现为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①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常见于胃黏膜表面或胃小凹内,但不侵入黏膜层固有腺体内。幽门螺杆菌可分泌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及细胞空泡毒素等物质而致病。

②长期慢性刺激,如长期饮酒、吸烟、滥用水杨酸类药物、喜食热烫及刺激性食物,以及急性胃炎反复发作等。

③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黏膜屏障的破坏。

④自身免疫性损伤。

2.类型及病理变化

(1)非萎缩性胃炎

病变呈多灶性或弥漫性。肉眼观察(胃镜检查),病变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呈淡红色,可伴有点状出血和糜烂,表面可有灰黄或灰白色黏液性渗出物覆盖。镜下,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浅层固有膜内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但腺体保持完整,无萎缩性改变。大多经治疗或合理饮食而痊愈。少数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

本病以胃黏膜萎缩变薄,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固有层内多量淋巴细胞浸润。本型胃炎的病因较复杂,部分可能与吸烟酗酒或用药不当有关;部分由非萎缩性胃炎迁延发展而来;还有部分属自身免疫病。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症状。

肉眼观察(胃镜检查),胃黏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或灰绿色,黏膜层变薄,皱襞变浅甚至消失,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偶有出血及糜烂。

临床病理联系

本型胃炎由于病变特点主要为胃腺萎缩、壁细胞和主细胞减少或消失,因而胃液分泌也减少,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A型患者由于壁细胞破坏明显,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故易发生恶性贫血。萎缩性胃炎伴有不同程度的肠腺化生,在化生过程中,必然伴随局部上皮细胞的不断增生,若出现异型增生,则可能导致癌变。

三、特殊类型胃炎

1.慢性肥厚性胃炎

病变常发生在胃底及胃体部。肉眼观察(胃镜检查)主要有以下特点:①黏膜皱襞粗大加深变宽,呈脑回状;②黏膜皱襞上可见横裂,有多数疣状隆起的小结;③黏膜隆起的顶端常伴有糜烂。镜下,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有时增生的腺体可穿过黏膜肌层。黏膜表面黏液分泌细胞数量增多,分泌增多。黏膜固有层炎细胞浸润不显著。

2.化学性胃炎

亦称为化学性胃病、反应性胃炎,其主要因含胆汁、胰酶的十二指肠液长期大量反流入胃或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损害的物质引起。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胃小凹上皮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较少。

3.疣状胃炎

是一种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肉眼观察(胃镜检查)可见病变处胃黏膜出现许多中心凹陷的疣状突起病灶,镜下可见病灶中心凹陷部胃黏膜上皮变性坏死并脱落,伴有急性炎性渗出物覆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yy/5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