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胃炎治疗 >> 慢性胃炎治疗时间 >> 正文 >> 正文

ldquo浅表性胃炎rdquo未

来源:胃炎治疗 时间:2020-11-6

患者:

王先生,43岁。患有慢性胃病多年,近几年来,常有上浮保障、嗳气、打嗝、烧心、反酸等症状,进食少量有饱腹感,医院检查肝胆胰腺脾脏都未发现异常,肝肾功能正常,也无糖尿病、肝炎等病史。

胃镜检查多次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没有消化性溃疡和胆汁反流,医生说问题不严重,仅仅是轻度慢性胃炎。

最近王先生前来求诊,结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王先生十分疑惑了,怎么“浅表性胃炎”未好,又生新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答疑解惑: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同时存在。据胃镜检查统计资料,约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慢性浅表性胃炎,但其正在多少与轻重程度并不与胃炎病变程度一致。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

也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急性胃肠炎后可以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约25%的急性胃肠炎患者会发展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发现此类患者胃黏膜具有炎性细胞核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的现象,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原则有几个方面:

1、用药要有针对性。根据其突出的症状,从病理生理的角度选择药物。

2、选择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具体病人具体分析,治疗个体化。

3、提倡间歇用药,避免长期用药。多数病人治疗2-4周即可仅少数病人需更长时间治疗。

4、胃运动障碍型者,用药应以促胃动力药为主,如吗丁啉、莫沙必利等。胃运动障碍型最多见的症状是上腹胀满不适。

5、溃疡样型者,则应以抑酸剂为主,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溃疡样型者以上腹痛为主要表现。

6、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达喜等虽也常用,但居次要地位。

7、心里治疗,必要时给予适量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罗拉、赛乐特等,常会显示较好疗效。

8、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消化不良症状经过上述治疗效果差,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以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约65%~75%。

文中提到的王先生,应该说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时存在,两者应该是一致的。只是诊断的角度不同而已。

胃镜检查是根据胃黏膜所见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根据症状诊断。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胃肠健康问题,可免费咨询郭老师

(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sj/6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