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是我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近些年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饮食习惯的不规律,生活方式的转变,患上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的人群越来越多。
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可同时存在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是西医概念,其中,胃溃疡的症状适用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病灶多在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患者常感觉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胀,饱涨,脾满,纳呆,消化不良,饮食不香或吃不下饭。胃溃疡病人往往进餐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疼痛明显,1-2小时后逐渐缓解,晚上疼痛加重。受凉、暴饮暴食,酗酒之后疼痛加重。有的还出现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泻,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胃溃疡可导致溃疡穿孔,上消化道出血,长期发作还容易引发胃癌。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数据观察表明,萎缩性胃炎如不及时治疗,癌变率相对较高。
胃溃疡与萎缩性胃炎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存在,胃溃疡病发生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许多胃溃疡病人又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根据病因,症状进行干预
中医认为,六淫与七情都是导致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的因素。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病人多数舌苔白、厚、腻,脉沉涩,号脉均阳气不足,阴气寒气偏重,因此导致幽门螺杆菌滋生。中医治疗疾病的原理不是直接杀死幽门螺杆菌,而是调节身体本身,从根本上改变幽门螺杆菌滋生的环境,从而让幽门螺杆菌没有再滋生的土壤。所以,无论是胃溃疡,还是萎缩性胃炎,都是要根据病人的脉象,舌象,面象望闻问切,找到病因,辨别病人属于哪种体质,寒性,湿性,寒湿性,亦或是瘀阻性,确诊之后,再根据病灶,症状,有针对性治疗,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饮食+生活管理,缺一不可1.对于患有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的病人来说,保护好胃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事儿。一般来说,胃的温度在36度左右,而冰镇食品的温度在零下1度到零下2度,如长时间饮用食用,胃的温度就会下降从而导致胃部疾病的发生。因此即便炎热的夏天,各类冰镇饮品食品都应尽量避免。
2.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吸烟酗酒。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避免服用对胃刺激比较大的药物,并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半小时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3.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与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仝小林教授学术弟子,医院副院长。学术上主张:中西医结合,用中医学四诊“望、闻、问、切”,西医学:视、触、扣、听及参考检验生化指标结合于临床,多快好省的为患者解除疾苦,深受患者信赖。
▼
腺样体肥大、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鼻炎、咽炎、鼻窦炎、附鼻窦炎、额窦炎、呼吸疾病、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隐匿咳嗽性哮喘、遗传性哮喘、继发性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从事疑难病研治近30年,卓有建树。临床诊疗讲究“三确”:诊断准确,辨证精确,用药明确。
▼
周三、日上午
点击“阅读原文”养生堂报道护肝先辨寒热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f/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