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反复胃脘痞硬3年,加重6月
现病史:近3年来反复发作胃脘痞硬,加重半年,伴胸闷不舒,胃纳欠佳,呃逆时发,咽喉不适,近来时有眩晕,大便溏薄,近几天来排尿不畅。曾多处中西医诊治,症状反复,缠绵难愈。今由医务科MDT转来诊治。
既往史:有糖尿病和慢性咽炎多年
体查:舌淡嫩,脉细
辅助检查:外院胃镜提示“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心电图提示“心率过缓”
中医诊断:痞证
证候诊断:脾胃虚弱,虚实夹杂
西医诊断: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慢性咽炎
治法:辛开,苦降,甘调
方剂:生姜泻心汤
姜半夏15克干姜10克黄连5克
炙甘草10克黄芩5克黑枣15克
党参15克生姜15克
煎服法:7剂,每天1剂,水煎温服,每天2次
二诊:
眩晕轻微偶发,胃脘痞硬明显减轻,胃纳、呃逆及咽喉不适好转,大便稍成形。按上方据症加减,调治一月停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心得体会:
本案患者以心下痞硬为突出表现求治。生姜泻心汤证及甘草泻心汤证,均称痞为“痞硬”,两方均为半夏泻心汤的加减方,故三方证痞满特点及轻重程度应具有共性特点:一,较“气痞”满胀为重;二,均以心下满而不疼,按之微硬为基本特点,故均可称之为痞硬证;三,临床表现均具多样性。一般为自觉心下堵塞,痞闷难忍。也可能会有按之微痛的感觉。患者兼有眩晕,与胃虚停饮、水气上冲有关,故调理脾胃,恢复其升降功能,诸症均得到改善。
赖海标按:
本案主诉是胃脘痞硬,病因多是饮食不节,病位在中焦脾胃,病机为胃虚停饮,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以致变生诸症,典型者症状多表现为“上热、中痞、下寒”症,用生姜泻心汤原方,益胃消痞散饮,治疗效果理想。
名泻心汤者有五,其治疗总不离“开胃结、清上热、温下寒”,其证或虚或实,有邪无邪,处方之变,各有微妙。正如《医宗金鉴》所言:“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当今社会,胃病日多,如谙泻心汤法,近半胃病可治。
温馨提示: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f/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