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胃炎治疗 >> 慢性胃炎治疗办法 >> 正文 >> 正文

34岁歌手患癌,如何区分胃溃疡与胃癌

来源:胃炎治疗 时间:2020-6-19

从未想过自己也会患癌,并且还是最凶险的印戒细胞癌......

12月5日,不到35岁的年轻网络歌手吾恩被确诊为胃癌。

吾恩微博截图

12月6日,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发文向大家讲述了此次确诊的经历:

“我于今年8月开始常觉左下肋不太舒服,隐隐作痛,去医院以胃炎治疗几次,状况都时好时坏。除偶有便秘,没有其他任何症状,故并未引起多大注意。

11月,胃又开始隐痛,因为周围亲朋身体也有欠佳,于是我下定决心在上周六(11月30日)做了肠胃镜检查。

原本3年前做过一次胃镜,只是浅表性胃炎而已,医生还建议我此次不必再检,只做肠镜即可,但一念之差后我还是决定再复查一次胃镜。

医生说可能有皮革胃(胃壁全层出现增厚、变硬,质感如皮革一样,蠕动变差,又被称为革囊胃。恶性程度极高,病理类型绝大多数为低分化、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其临床特征是病程短、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多数病例从就诊到死亡3-5个月)的倾向,所以叫复查一个增强ct。”

结果,胃镜活检报告单上赫然写着:

“组织粘膜内见异型细胞,部分呈印戒样(胃印戒细胞癌是高度恶性肿瘤之一,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杨喜洋曾称其为胃癌中之首恶),考虑为低分化癌可能。”

吾恩微博截图

不过万幸的是,拿到增强ct报告:“并未发生转移,其他脏器也都健康。这说明我尚有手术的机会。”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胃癌?

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癌症登记年报》显示,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胃癌病例数量为41万,死亡病例29.4万,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0.78%与12.80%。其中我国19~35岁年轻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增加了1倍,年龄小于30岁的胃癌患者占比高达7.6%。①

过去,很多人认为胃癌是老年病,但其实年轻人得胃癌的越来越多。

如何正确地区分胃溃疡与胃癌?

胃溃疡与胃癌的区分,是胃病患者极为关心的问题,胃溃疡是良性病变,而胃癌则是恶性肿瘤。傻傻分不清会带来不必要的恐慌或延误治疗。

正确地区分二者,不仅关系到如何选择治疗方法,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胃溃疡与胃癌虽属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但在临床表现上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溃疡型胃癌"就更是如此,所以极易造成误诊。为了不致贻误病情,不仅医生应该掌握区分两者的本领,就是病人最好也要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以便提高警惕,尽量做到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事实证明,只要细心观察,胃溃疡与胃癌还是可以区分的。

图左为胃癌,图右为胃溃疡

No.1

症状鉴别

1.年龄与病程

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病人均有上腹痛,而且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可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然后有一定时期缓解,之后又再发作,常迁延多年。而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无明显不适。但一经出现上腹痛等症状,便呈进行性加重,病情发展较快,病程短。

2.一般情况

胃溃疡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食欲尚可,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很少发生贫血,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而胃癌患者食欲较差,晚期可无食欲,全身进行性消瘦,多有贫血。晚期在左锁骨上可触到肿大淋巴结,上腹有时可摸到肿物。

3.疼痛的规律性

胃溃疡的疼痛多与饮食关系密切,即餐后半小时开始,疼痛持续几个小时,有烧灼感,其后逐渐消失,直到下次进食后再次发现上述节律。服碱性药物疼痛可以缓解。胃癌的疼痛无规律性,与进食无关,进食后疼痛可加重,也可减轻;疼痛性质不定,可以是钝痛或剧疼,常有饱胀感;晚期疼痛加重,多为持续性,服碱性药物也不能缓解。

No.2

镜下鉴别

1.胃溃疡胃镜下表现

胃溃疡在胃镜下,可于胃部见圆或椭圆、底部平整、边缘整齐的溃疡。根据溃疡面所见,可分为:

①活动期:溃疡面为灰白或褐色苔膜覆盖,边缘肿胀,色泽红润、光滑而柔软。

②愈合期:苔膜变薄,溃疡缩小,其周围可见粘膜上皮再生的红晕;或溃疡面几乎消失,其上有极少的薄苔。

③瘢痕期:溃疡面白苔已消失,变成红色充血的瘢痕,可见皱襞集中。

2.胃癌胃镜下表现

隆起型

主要表现为菜花状肿块突入胃腔,表面呈结节或分叶状,有浅表糜烂、充血、溃疡或污秽的苔覆盖,组织脆易出血。

弥漫浸润型

病变弥漫而广泛,由于癌肿在胃壁内浸润,胃粘膜呈粗糙而僵硬的改变,有浸润感,粘膜表面高低不平,有明显水肿或浅表糜烂,胃体腔狭小或扩张受限,蠕动减弱或消失,典型的病例有“皮革样胃”之称。

溃疡局限型

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溃疡,边缘有不规则的结节状增生,有僵硬感;或呈堤岸状增生隆起,与正常粘膜边界清楚,周围粘膜分界不清,溃疡的一方边缘常有不规则堤岸状隆起,另一方边缘无明显边界,周围粘膜有结节,凹凸不平、出血、糜烂及色泽改变等。此型最为常见。

No.3

早期胃癌有哪些报警信号?

1.疼痛规律改变

腹部疼痛失去原来胃病发作的规律性,明显不同于往常。

2.疼痛加剧

胃痛发作时,以往进食或服药后可缓解,而近来虽进食或服药,仍无济于事,甚至加重。3.体重减轻

以往胃病发作,对食欲、体力、体重无多大影响,而现在却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和明显体重减轻等。

4.便血或呕血

出现持续性便血或呕血。

5.其他

经毕罗氏E式胃手术后5年以上,有消化不良、消瘦、贫血和胃出血症状等;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胀闷、不适、乏力、消瘦等。

凡出现以上种种征兆,切不可掉以轻心,医院作胃镜及病理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No.4

镜下及病理有这些表现也要注意

若有下述胃镜及其病理改变和X线的检查结果的应引起重视:

(1)中度或重度的不典型增生。

(2)40岁以上的典型上皮化生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

(3)直径大于2厘米的胃溃疡,尤其是位于小弯部病程较长的溃疡。

(4)腺瘤性、无酸性或直径超过2厘米,体积较大的胃息肉且伴有肠上皮化生,尤其是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

出现上述改变,需要细心观察,定期复查,一旦有癌变可能,宜及时施行手术。

No.5

小结

当然,上面谈的只是一般性鉴别,进一步检查须作胃液分析、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试验室检查,以及X线钡餐、胃镜等特殊检查。这些检查与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相互对照,医生才能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病人不仅作为一名被检者,而且要作为一名合作者。无数事实证明,医生和病人配合得好,是提高疾病确诊率的重要一环。

防治胃癌也像其他癌症一样,关键在于“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据观察研究发现,从胃组织某部位的细胞开始发生癌变,到临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体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医学上称之为“癌前期“。而这一时期,也是治疗效果最佳的阶段。因此,如能注意胃癌的早期表现。则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防患于未然。

9k医生:坚持初心,善心助人;感恩分享,贵在支持。

(综合自微博及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侵权删。)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f/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