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多发性骨髓瘤
几个月前开始使用USANA产品,立即告诉母亲关於服用基本营养素套装和葡萄籽精华的好处,之后,她立刻向公司订产品。母亲在年被诊断患了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oloma。通常得此癌症者平均可活5年,它攻击免疫系统,并且肿瘤在骨骼周围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母亲是一位斗士,為自己在家中做化疗注射。最后一次化疗是在6月份,当发现膀胱有肿瘤时。在5月底,她开始每天服用基本营养素套装和葡萄籽精华,到8月份她的血相上升,医生来我家看她,露出非常兴奋的表情,她的血红蛋白升到13.5,过去一直是处於9的低水平。后来我问她这样低水平的血红蛋白数量有多久了?她说自从年被诊断出癌症时就是这么低。现在她的肿瘤全部消失了。
这种结果已是超乎任何一位患者所能期待的了。82岁母亲现在是USANA产品忠实的爱用者。有一天晚上,她要我多拿一些葡萄籽精华回来,她服用产品的结果使她感觉仿佛有16岁年轻人的精力。
案例二:乳腺癌
在38岁时做了两次试管婴儿实验,均未成功。而且在年长了子宫肌瘤,引起大出血。手术摘除后,身体体重剧增到78公斤(身高1.55),但体质很差。经过非常刻苦的锻炼,体重降到60公斤,身体也得到恢复,各方面感觉不错。
年10月,感觉胸部有硬块,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有什么问题,贴点膏药按摩就可以了,自己意识到要吃一些营养素进行补充,后买朋友推荐的一些USANA的营养素开始断断续续随意服用,随后硬块也不再变大也不疼了。
年9月25日,在一次意外事故的胸部外伤中,发现乳房有一个4.5厘米的肿瘤,因为外表圆滑和整齐,开始以为是一般的肿瘤,后来进行活检是癌症,而且是第三期。同年11月15日开始进行手术。
当时医生认为,作为中后期的已经有4.5厘米的肿瘤,80%以上的几率是已经开始转移了,随即对最有可能的部位骨,肝和肺部都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任何转移迹象,对13个淋巴结的探测结果是,只有一个感染,是0.6厘米。同时,在手术时,医生注意到,有病灶的乳房除了癌肿块外,其他部分十分干净,没有一点结结和斑点。
在手术中切开乳房时,医生发现,这4.5厘米的癌肿是被一层厚厚血膜包裹,包裹层与外界的组织分离清晰,似乎有一种力量在顶着这个癌肿而使它处于“受控状态”(医生的话)。因为病灶分离如此明确,医生决定仅仅切除癌肿,而保留乳房(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几乎所有的乳房癌患都至少切除一侧)。
手术后期间,开始坚持吃USANA的基本营养素,钙镁片,葡萄籽精华,鱼油四种产品,术后进行了5个疗程的化疗,每周3次。整个过程中,仅仅在开始有过一次轻微的呕吐,以后都没有一般化疗病人所经历的巨大痛苦,吃饭也是正常的。同时每次化疗后,白血球都可迅速回到再可以进行下次化疗的要求值(大于4.5)。经历化疗后,身体稳定恢复,以后的25次放疗就进行的很顺利,每次都是患者自己开车去的。她的头发在化疗和放疗结束后就开始生长了。
手术后的化疗放疗期间,这种营养保健品的用量和品种都相应的增加,基础营养素,葡萄籽精华,钙镁片,心脏宝(辅酶q10),鱼油,维生素C等,大剂量的服用一直到放化疗结束,变成正常食用量。
点评:患者的肿瘤在临床发现时已经有4.5厘米大,病理为三期且有一个淋巴结转移发炎,其他部位很干净,无转移迹象,这在临床上是一个奇特的案例。
首先大于2厘米的癌肿周围无淋巴结转移是罕见的;其次是癌肿与正常组织之间有一层厚厚的血膜,这使得癌肿相对光滑和可移动性较好,近乎良性肿瘤的外观,癌细胞没有侵入到正常组织当中去,使得整个乳房得以保留;第三是病人整体状况很好,无抵抗力下降的表现。在临床上绝大多数乳癌病人,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手术范围是一侧乳房全切加周围淋巴结(同侧腋下)清扫,病人的整体状况下降,免疫力低下,易感冒,体乏无力等等。
该患者的表现与绝大多数患者不同,唯一可以推测的因素是这与她在发现癌肿的三年前就开始服用高质量的微量营养保健品是分不开的。
案例三:喉癌
让我们全家从幸福巅峰跌入悲惨谷底的日子。某天早上五点,爸爸给我打电话说医院。其实爸爸的嗓子从半年前就开始疼痛,一直以为天气干燥或感冒引起。直到疼的实医院。医院的检查结果让我和妹妹一下子就不知所措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钻进我们的耳朵——喉癌。我们一致认为误诊,不能相信这个结果。于是带医院,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喉癌晚期,最多三个月的时间。
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葆苾康USANA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现在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爸爸的气色、感觉越来越好,面色红润,能吃、能睡,体重也增加了不少。每天可以到小区里溜达溜达。感谢上天阻止了爸爸离开的脚步,让爸爸继续陪伴在我们身边;感谢葆苾康USANA的产品,让爸爸重生,让我们更加懂得了健康的活着对身边亲人的意义。延长生命的长度,健康是唯一的保障,为了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人,白癜风医院电话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f/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