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接待了一位“疑难杂症”,病例如下:患者女48岁,胃胀10多年,空腹也感到胀满,多次检查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西药治疗无效,病情日益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睡眠差,乏力,人也消瘦。
这位患者的胃炎久治不愈,幽门螺杆菌也呈阴性,并且尝试过中西医各种治疗方法,但让医生很意外的是,胃病已经延续了10多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没有继续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所以医生们认为这可能是治疗的切入口。
所以鉴于患者的病史,以腹胀为主,便秘失眠等为次,考虑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两周后果然见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类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中上腹症候群,病情容易反复,积年不愈,而且具有普遍性,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过消化不良的症状。
不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部没有器质性病变,仅有一般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只需要药物治疗的同时时,严格控制生活习惯,就能彻底好转。
症状和病情经常不一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胀闷等,可以伴有嗳气、早饱、嘈杂样不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症状可在餐前或餐后加重,也可能与进食无关。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尤以情绪不良可诱发或加重。
关于胃部的多种检查都无明显异常,难以用某种器质性疾病解释。
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胃镜检查可以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也可以在胃镜下有少量散在点状糜烂,活检病理只显示轻、中度炎症。其症状的多少、轻重并不与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往往其症状很严重,但慢性胃炎可能只是轻度。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案第一类是控制胃酸的药物:
适用于溃疡样消化性不良的患者,即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反酸、烧心为主。
它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质子泵抑制剂,名字比较有特点,都叫拉唑,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很强;另一类是组胺H2受体拮抗剂,都叫做替丁,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拉唑类弱。
第二类是胃肠道黏膜保护剂:
如瑞巴派特、蒙脱石散、氢氧化铝等,同样适用于溃疡样消化不良患者。
第三类是胃肠道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等,促进胃肠的正向蠕动,一般多用于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即容易出现早饱的人群。
第四类药物是消化酶制剂:
通过药物来补充各种消化酶或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用于餐后不适综合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预防措施,只有一点就是去除诱因,即改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如三餐定点、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尽量不要食用对胃肠道黏膜刺激的食物咖啡、浓茶、辣椒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kwywyzl/7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