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胃炎治疗 >> 胃炎怎么治疗 >> 正文 >> 正文

治疗慢性胃炎,早在千年前张仲景就已经告诉

来源:胃炎治疗 时间:2025/7/22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发现幽门螺杆菌对胃病影响的2位医生,从此西医治胃病转向抗菌疗法,二十年间解救了千百万胃病患者。

但是,早在千年前,我国的医圣张仲景就发现了其中的窍门——他虽然不认得细菌,却精准地选用了黄连、黄芩这些带有广谱抗菌作用的药物,由此记录了一个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

此方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在临床上特别实用,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医案,讲讲这张方子。

洪先生找我看病时,主诉症状是胸口闷胀,心窝里堵得慌,感觉快喘不过气了。

此外,他有怕冷、焦躁、心慌、腹部坠胀、早上口苦、大便不成形的症状,时间快有3年了,之前看的都是西医,服用的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各种抗菌药,但病情总是反复。

面诊时,我见他舌淡红,苔薄黄,综合诊断为寒热错杂证。

我们来看:怕冷、便溏,这是体内有寒;舌苔薄黄,急躁易怒、焦虑、烦闷,这是热的表现。所以他是个寒热的底子。

那寒热是怎么来的?来自脾胃虚弱,阴阳失衡。

中医上说:“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

脾喜燥,胃喜润,平常脾阳、胃阴总是充足的。但当脾胃功能受损时,先受伤的也是脾阳和胃阴,所以“脾阳易虚,脾阴常余;而胃阴易耗,胃阳易亢”。

当脾胃虚弱的时候,脾阳不足,胃阳上亢,脾胃的阴阳二气失衡,就引发了寒热错杂。

再加上脾胃虚弱,吃饭就不消化,食物堵在胃里,中焦气机不通,也会造成阴阳二气失衡。阳气在体内乱走乱窜、分布不均,不也是寒热错杂吗?

而他肚子坠胀、吃完饭心窝闷堵、早上口苦,都是很明显的脾胃问题。

尤其是胸口堵,这是典型的心下痞。

心口往下跟堵住了一样不通畅,感觉满满当当的,我之前讲过,这种似胀非胀、似痛非痛、似酸非酸的感觉叫痞满,就是烦,又闷又堵,让人不痛快。

心窝堵,加胃里有寒有热,可以直接点名半夏泻心汤了。

他的心下痞还牵连到心,因为有明显的心慌,喘不过气。中医五行里讲心火生胃土,当心火太旺,就该克土了,给土地烤的热烘烘的,加重了胃中郁热。

但他还有寒,这个寒来自脾,脾肾寒,心胃热,他的寒热错杂主要应在这里。

于是我开方: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白术、僵蚕、首乌藤、合欢皮、苍耳子。

半夏、僵蚕,散结消痞、苦降止吐,治疗心下痞;

黄连、黄芩,苦降泻热,清胃热;

甘草、白术,调和脾胃,健脾胃;

干姜、苍耳子,辛温祛寒,驱寒邪;

大枣、党参,补气,补虚;

首乌藤、合欢皮,安神解郁,养心神。

在半夏泻心汤的底子上加补虚、养心的药,基本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洪先生吃了一周,自觉症状有明显改善,我继续守方加减,过了2个月左右,诸症悉平。

可以说,对于寒热错杂比较明显的,半夏泻心汤几乎是特效药,只要在此之上加减化裁,几乎药到病除,很快就能见效。有时候患者都没什么感觉,之前的种种症状就没有了。

我是中医张西洁,专注肝胆脾胃相关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

了解中医知识,剖析健康本质,感受中医智慧,少生病、少吃药,健康生活,就在自己手中。

#慢性胃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wyzmzl/11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