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胃炎治疗 >> 慢性胃炎治疗医院 >> 正文 >> 正文

胃灼痛5年消瘦乏力口干舌燥,慢性萎缩

来源:胃炎治疗 时间:2021-3-23

王某,男,59岁。主诉:胃部隐隐灼痛5年。

现病史:5年前胃部不适,继而灼痛,胃镜示单纯萎缩性胃炎,曾服雷尼替丁,mg,2/d,效果不显著,放弃治疗,近期有所加重,求中医诊治。刻诊:胃部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消瘦乏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大便溏泻;舌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胃阴亏耗,湿邪困脾。治法:养阴益胃,健脾祛湿,和中止痛。方药:自拟益胃化湿止痛汤。药用:北沙参15g,麦冬15g,石斛15g,太子参10g,白术10g,薏苡仁10g,葛根20g,秦皮10g,延胡索15g,白芍10g,炙甘草10g。水煎服,2/d。二诊:上方用7剂,胃痛、溏泻减轻,食欲增。守方继服。三诊:上方又用14剂,胃痛消失,溏泻止,咽干烦热减轻。上方去延胡索、秦皮,又服21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见复发。方中北沙参、麦冬、石斛滋养胃阴,生津止渴,清胃热,可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胃脘疼痛、饥不欲食等症;太子参补气健脾,养阴生津,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可用于气阴两虚、倦怠、饮食减少、口干少津之症;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薏苡仁利水消肿,渗湿健脾;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本方滋养胃阴与健脾祛湿同用,既不伤胃阴,又可运脾,使胃阴得补,脾虚得健,胃痛可止。出处:中医药通报年12月第10卷第6期慢性胃炎验案三则周宝宽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点击下方图片,张老师一对一健康回答

胃肠健康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yy/6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