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赵某,女,42岁,因口苦、泛酸、胃灼热半年余于年7月30就诊于我处,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苦、泛酸、胃灼热,医院经胃镜检查示:胆汁反流性胃炎。半年来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年5月25医院再查胃镜:1、胆汁反流伴糜烂性胃炎(重度);2、反流性食道炎;3、十二指肠球腔溃疡。听朋友介绍我处善于用中医调理脾胃,于是前来寻求中医方法治疗,症见:精神差,表情痛苦,面红黄暗,早晨吐苦水,心下满闷,自觉胃脘部寒凉,时有灼热感,口苦,咽部不适,大便干,头昏乏力,畏寒怕冷,舌淡苔腻,脉弦滑。首诊处方:柴胡12、黄芩9、清半夏12、党参9、桂枝9、白芍9、茯苓9、白术9、泽泻12、猪苓6、苍术12、厚朴9、陈皮9、炙甘草6、枳实9、大黄9,7付,姜枣引。同时给予针灸治疗(四神针、胃三针、足三针、外关、阳陵泉)。二诊(年8月7日):诉精神好转,基本不头昏了,口苦轻微,咽部不适消失,胃闷张大为减轻,大便已通畅,胃脘部寒凉感减轻,乏力好转,舌淡苔白,脉弦滑。效不更方,原方去大黄,再抓7付。同时给予针灸治疗。三诊(年8月14日):诉各方面均大未好转,精神佳,头脑清醒,无口苦,不再吐苦水,泛酸消失,未再出现胃灼热,胃闷消失,食欲转佳,二便可,畏寒怕冷好转。为巩固前方去枳实,加苏梗、香附,7付。同时给予耳穴贴敷治疗。按:慢性胃炎在临床太多见,这个病的西医诊断主要依赖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任何人群均可见到,中老年居多。中医关于慢性胃炎的分型也是很多,有气滞、血瘀、湿热、虚寒、郁热、痰热、胃阴不足等多种情况,不过当今阶段,常见虚寒、湿热、痰热,更多的是寒热虚实夹杂。我在门诊上经常触诊患者胃脘部尤其中脘穴,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是压痛的,胃脘部或鼓起或满硬或痞闷或硬结,小孩子少见,还有肚脐及周围,想遇到没有压痛的太难了。这里就我的临床认识和经验给大家说说几点注意事项:一、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任何人都非常重要,都需要呵护。二、脾胃居于中焦,气机枢纽所在,上焦为阳,下焦为阴,脾胃中焦为阴阳交界处,其病易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出现寒热错杂之症。三、脾胃主思虑,性格上操心多虑之人,往往脾胃不好,脾胃不好进一步让人忧虑、焦虑,五行属土,中土壅滞易致肝气郁而不畅出现情绪问题。四、脾胃主四肢、肌肉,运动对于脾胃功能的健运非常重要,土失健运,四肢、肌肉也现乏力、困重等。五、胃主受纳腐熟,和降为顺;脾主运化升清,清升为常。反此则病生。二者阴阳和合,密不可分,分则两伤。临床常见恶心、吐、打嗝、反酸、饱胀、腹泻、头晕、头昏、乏力、食欲不振、嘈杂、口臭、便秘等等皆为二者功能失调之常见病症。六、从五行角度,木克土,临床常见肝胃不和、肝脾不和之症,比如生气后没食欲了。良好的情绪即肝气的条畅对于脾胃健运之能大有裨益。这点务必注意。生活本不易,多笑笑比啥都好。七、久病必瘀、久病及肾、怪病多痰,对于常年脾胃病,久治不愈,莫忘从肾治,从痰瘀治。八、脾胃的调理,除了医药外,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饮食上,宜清淡、好消化、不吃饱、温暖为佳,晚上需要少吃,不饿要少吃,少吃生冷、油腻、韭菜、豆浆、饺子、蒸面条、海鲜等。起居上,尽量早睡,充足的睡眠如同充电对于脾胃的帮助很大。九、脾胃病的治疗来说,针药结合最佳,症状明显时以针药结合处理,稳定后以丸、散、膏善后。十、胃病从心治,脾病从肾治,明得其中理,多病即得解。就说到这里吧,以后再补充。祝大家都有个好脾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sj/7628.html
上一篇文章: 灵芝孢子粉对慢性胃炎的改善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