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呈非糜烂性的炎性改变,是胃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1.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认为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2.自身免疫反应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和胃底部黏膜萎缩为主。3.理化因素影响由于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饮用浓茶、酒、咖啡和食用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等因素,均可引起胃黏膜损伤。4.饮食因素流行病学显示,长期高盐和新鲜蔬菜、水果缺乏与慢性胃炎发生密切相关。5.其他有人认为慢性胃炎与年龄有关。另外,酗酒、服用NSAID等药物、某些刺激性食物等可反复损伤胃黏膜,引起或加重胃黏膜慢性炎症。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多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多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反酸、上腹部饱胀、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少数病人有呕血与黑便。治疗原则1.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尤其有活动性者应给予灭菌治疗。常应用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和(或)枸橼酸铋钾二联或三联治疗。2.根据病因给予相应处理,有胆汁反流者,可用考来烯胺或氢氧化铝凝胶吸附。因服用药物引起的,应立即停服并用抑酸剂或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药,硫糖铝在餐前1小时与睡前服用效果最好。3.对有烟酒嗜好病人,应劝其戒除。4.有恶性贫血病人,可注射维生素B12加以纠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sj/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