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两种最常见的慢性胃炎。小儿慢性胃炎、老年人慢性胃炎近几年临床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绝大多数浅表性胃炎经积极治疗多能痊愈,仅少数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肠化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经适当治疗后可以改善,甚至逆转,但应定期作内镜检查随访。重度不典型增生为癌前病变,需预防性手术切除。据报道,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1%。至善堂名老中医王琳老先生,从医50余年,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不计其数,均取得良好疗效。
病案一
宋某某,女,39岁,高新区五疃人,年12月31日初诊。慢性胃炎病史3年。现症见:脘腹灼热,痛闷不舒,嗳气泛酸,背脊酸楚,肩项板滞,头痛目眩,夜寐不佳,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肝火犯胃,上扰清窍。治法:清肝和胃,平肝降逆。方药:小柴胡汤、左金丸加减。柴胡18g、黄芩15g、半夏15g、红参12g、黄连6g、吴茱萸6g、牡蛎30g、香附20g、木香15g、郁金12g、栀子12g、蒲公英30g、浙贝母12g、葛根30g、羌活12g、菊花12g、蔓荆子10g、甘草6g。
二诊:年1月7日,药后诸症差减,仍有胀痛不适,上方改黄芩12g,加苏叶3g、海螵蛸15g、白芍15g、牡丹皮12g、元胡12g。继服14剂痊愈。
病案二
周某某,女,30岁,高新区城市开发公司。年1月22日初诊。胃部闷痛半月余。现症见:脘腹痛闷,厌食油腻,夜寐多梦,两目干涩,口苦口干,口黏口浊,月经先期,小便可,大便干,舌质红,苔白略黄,脉弦略数。辨证:肝郁化火、肝火犯胃。治法:疏肝和胃。方药:五合饮加减。百合15g、檀香12g、丹参15g、乌药12g、砂仁10g、白芍15g、甘草8g、元胡15g、川楝子12g、香附15g、良姜10g、沙参15g、吴茱萸6g、煅牡蛎30g、海螵蛸20g、蒲公英30g、浙贝母15g、麦冬15g。水煎服。
二诊:年1月29日,诸症减,仍有进食后胃脘不适,上方加黄连6g。继服14剂后痊愈。
病案三
庞某某,男,40岁,高新区人,年8月3日初诊。慢性胃炎病史5年余。现症见:脘腹时痛,夜晚为甚,泛恶欲呕,舌紫暗,有瘀斑,少苔,脉沉弦。辨证:肝郁犯胃、胃络瘀阻。治法:疏肝和胃、活血化瘀。香砂六君子汤、连苏饮、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药: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6g、陈皮12g、半夏15g、砂仁10g、木香10g、黄连3g、苏叶3g、竹茹12g、丹参20g、桃仁12g、赤芍15g、五灵脂10g、元胡12g、白豆蔻10g。
二诊:年8月10日,诸症减,胃脘仍有隐痛不适,上方加吴茱萸6g。继服14剂症状痊愈。
病案四
刘某某,女,27岁,高新区人,年2月28初诊。胃脘不适半月余,现症见:脘胃不舒,泛恶欲呕,头晕乏力,肩背酸楚,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弱。辨证:脾胃虚弱、肝气乘之。治法: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方药:柴芍六君子汤、连苏饮、左金丸加减。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6g、陈皮10g、姜半夏12g、柴胡10g、白芍15g、黄连3g、苏叶3g、竹茹12g、吴茱萸3g、煅牡蛎30g、木香6g、砂仁6g,生姜三片,水煎服。
二诊:年3月6日,诸症减,食欲增加,上方继服7剂病情痊愈。
病案五
刘某某,女,54岁,高新区人,年4月18日初诊。慢性胃炎20余年。现症见:脘腹胀闷,灼热不舒,左胸引左侧头项痛楚,嗳气频多,嘈杂泛酸,时或腹痛,口舌生疮,反复发作,小便可,大便干燥,数日一行。舌质红,舌尖边有溃疡,苔薄黄,脉弦,沉弱。辨证:肝胃郁热。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方药: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五合饮加减。柴胡15g、黄芩12g、姜半夏12g、党参10g、黄连6g、干姜4g、吴茱萸3g、煅牡蛎30g、百合30g、降香12g、乌药12g、香附15g、良姜9g、白芍15g、甘草6g、元胡15g、川楝子10g、丹参30g、大枣15g,生姜三片,水煎服。
二诊:年4月25日诸症差减,上方继服。
三诊:年5月2日口疮、嗳气、项强、腹满、便干等均减,仍时感嘈杂,唯药后鼻干,鼻翼硬痛发红,上方去良姜、干姜,加地骨皮、蒲公英、沙参、浙贝母、牡丹皮、栀子。继服7剂后痊愈。
病案六
于某某,女,73岁,高新区人,年8月28日初诊。纳呆形瘦,身倦乏力,嘈杂泛酸,时时欲呕,头晕,口干,大便干,舌红少苔,脉弦弱。辨证:胃阴亏虚、肝郁犯胃。治法:养阴益胃、疏肝理气。方药:一贯煎、左金丸加减。沙参15g、麦冬15g、生地15g、枸杞子15g、当归10g、川楝子10g、丹参15g、百合15g、砂仁6g、黄连4g、吴茱萸4g、煅牡蛎30g、海螵蛸15g、红参10g、竹茹15g、佛手10g、香附12g、法半夏12g、炒麦芽15g、石斛12g。水煎服。
二诊:年9月3日,药后口干、泛酸、恶心均减,大便略润,稍欲进食,舌脉如上,前方加玉竹15g继用。
三诊:年9月10日,诸症减,知饥纳食,唯仍泛酸,临睡时著,上方加煅瓦楞子30g、酸枣仁30g、天花粉12g。继服7剂后症状痊愈。
结语
慢性胃炎患者应及早去除病因,避免单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尽早治疗口腔及咽部的慢性感染。对患有慢性肝、胆疾病,尿毒症或全身性疾病患者,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慢性胃炎如合并胃黏膜糜烂则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以黑便为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出现纳差、体重减轻,胃体萎缩时可导致巨细胞性贫血。应避免过硬、过冷、过辣、过粗糙和刺激性食物,忌食烈性酒、香烟、浓茶、咖啡、辣椒、芥末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以防伤害胃黏膜。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饮食应节制,易消化,定时定量,并能保证营养的供给。
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西医一般主张无症状者无需进行治疗。中医中药治酸护胃、修复黏膜、改善体质效果显著,服用西药后效果不理想,或者症状反复发作者应选择中药调理。
版权声明:
本文为至善堂病案分享,所有版权归至善堂所有,如有转载,请联系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f/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