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院肝胆外科陈燕凌副院长率领的手术团队率先在我省开展新式微创保胆手术以来,已有数百余名患者去除了胆囊病灶保留了胆囊功能,避免了胆囊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期陈燕凌教授将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系统应用于保胆手术中,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成功施行了达芬奇机器人微创保留胆囊手术。
机器人具有更优越的三维视野和更精细的缝合操作,在保胆手术中配合电子胆道镜能够保证胆囊更小的创口和更精细的修复,最大限度避免胆漏并发症,大大缩短手术及康复时间。
至今我院肝胆外科开展的机器人微创保胆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标志着我院在微创保胆技术领域技术更上一台阶。
案例一
福清人小陈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通过了公务员面试,忧的是在入职体检时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1.6*1.0cm”,而用人单位却要求“保留器官完整性的同时能够明确息肉性质”。
按照传统治疗方式需要切除整个胆囊,但小陈不仅担心的是术后可能造成的后遗症,更是用人单位的特殊要求。正当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之际,听闻福建医院肝胆外科陈燕凌教授团队开展微创保胆技术,慕名前来寻求帮助。
术前影像学资料提示胆囊底部单发肿物,约1.6cmx1.0cm(考虑胆囊腺瘤),边界清晰,病灶之外的胆囊结构形态、大小均正常,胆囊壁薄光滑,胆囊腔内无结石;超声检查胆囊收缩功能正常。
陈燕凌教授带领手术团队经过充分研究分析病情,考虑小陈胆囊的病变良性可能性大,且局限于胆囊底部游离面,同时没有合并胆囊结石息肉及慢性炎症,是保胆手术最佳适应证,并且可以发挥达芬奇机器人微创下精细缝合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胆囊组织的创伤。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对小陈实施达芬奇机器人微创保留胆囊手术。
术中通过精准切除胆囊底部病灶,精密缝合关闭胆囊壁切口,做到无出血,无胆汁渗漏,手术时间不到30分钟。术后第1天患者即恢复正常生活。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腺瘤。痊愈的小陈非常感谢陈教授及其带领的优秀保胆医疗团队,“保胆”手术不仅保留了正常胆囊,更为他保住了来之不易的工作。
案例二
与小陈类似,来自宁德的老李也是进退两难。老李“慢性胃炎”病史多年,且胃镜检查可见胆汁反流,体检发现“胆囊底部腺肌症合并结石”的他十分担心胆囊病变恶化。但若是完全摘除胆囊,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后遗症会加重他胃部症状。
经陈燕凌教授及其团队的充分研究,老李的胆囊底部病变考虑为局限性腺肌症,结石包裹其中,需要手术治疗。
但病变仅仅局限在底部,与正常胆囊组织有着明显的分界,且经过测算,老李的胆囊收缩率可达67%(高于40%以上可考虑行保胆手术),是个功能良好的胆囊,完全切除实属可惜,遂决定同意施达芬奇机器人微创保留胆囊手术。
成功的手术不仅为老李保住胆囊,更扫除他的心结,甚至觉得胃部症状也烟消云散。
陈燕凌教授指出,随着对胆囊功能的逐步了解,保留功能性的胆囊对于患者十分重要。对于传统手术方式将整枚胆囊完整切除,切除病灶同时也带走了胆囊的功能,部分患者在胆囊切除后出现腹泻、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症状,苦不堪言!有研究对比,行保胆术后患者的生理状态、主观症状、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胆囊切除的患者。因此在切除胆囊病变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胆囊功能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对于部分胆囊病变,现在是“切胆容易保胆难”。在当今“快餐时代”,多数人急求表面利益,快刀斩乱麻虽易,术后反悔却难。我院肝胆外科秉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拒绝“格式化”,将“小病”做细、做精,在严格把控保胆适应症的前提下,争取为每位患者打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开展百余例微创保胆手术,做到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快,取得较好的疗效。伴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助力,具有更强的灵活性、精确度和可操作性,缝合结扎过程及组织结构游离更加精细,将陈燕凌教授精湛的保胆手术技术体现淋漓尽致。我院肝胆外科将开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微创保胆手术,造福更多的患者。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f/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