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胃炎治疗 >> 慢性胃炎治疗办法 >> 正文 >> 正文

胃炎癌前胃癌傻傻分不清,一分钟看懂

来源:胃炎治疗 时间:2017-12-14

许多患者因上腹部不适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对于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内容不甚了解,轻者不把它当回事,想都不去想它,以为它不重要;重者过度紧张,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为了帮助患者正确解读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现就病理诊断报告中的一些常见诊断术语进行简要描述。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

也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浅层内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急性活动性。如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则为急性炎。这是最常见、最轻的一种报告,绝大多数都可经过针对性治疗完全康复。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它是指不但粘膜有炎症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胃粘膜腺体不同程度萎缩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只剩下胃小凹残存。依其减少程度分为轻、中、重。胃腺体萎缩的同时,胃小凹深部的上皮增生形成腺体并可发生肠化生,或形成息肉,甚至癌变。由于萎缩好发于胃的幽门部(胃窦),而胃体、胃底粘膜较少累及,保留着分泌功能,所以临床上有些萎缩性胃炎病人仍会有反酸和烧心的症状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总之,这是胃病比较重的一种,要引起足够重视,规范化治疗。

三、淋巴滤泡

是指胃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出现的一种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正常情况下,胃粘膜内没有淋巴组织。淋巴组织反复增生,可以发展为淋巴瘤,所以胃粘膜活检中遇有淋巴滤泡,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四、肠上皮化生(肠化)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在慢性炎症和各种有害因素的长期反复刺激下,使胃粘膜上皮转化为肠粘膜上皮的一种病理变化,肠化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伴有肠化,目前研究认为肠化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对于胃镜活检出现肠化的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五、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亦即异型增生,是较肠化更为严重的一个病理变化,它可以由慢性萎缩性胃炎直接发展而来,也可以经肠化发展而来,现已明确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故对其应该高度重视。新的WHO分类将不典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不典型增生有两种类型:

1、腺瘤样不典型增生——被认为会发展为高分化肠型胃腺癌;

2、增生性不典型增生——与不完全性肠化生关系密切,被认为可发展为分化差的肠型胃腺癌。

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性增生者癌变率为2.35%,中度者为4-5%,重度者为10-84%。

但要明白的是轻度不典型增生与炎症引起的细胞再生需要注意鉴别。临床发现有一些病理报告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经过治疗后消失了,很可能原来就是炎症性反应性再生现象,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典型增生。所以病友看到轻度不典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报告结果,切莫惊慌。需要医生综合性的分析判断、适当的治疗与复查。至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已经相当于原位癌,涉及手术。

轻度不典型增生应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六、HP(幽门螺旋杆菌)

如显示阳性,要规范化根除治疗。它是多数胃炎、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都与之密切相关。

七、癌

如果报告中直接报癌,那就是肯定性诊断。有的患者或其家属取报告者会问这癌到底是早期、中期、晚期?胃镜活检只能确定病变性质,肿瘤分期要等手术切除大体标本进行充分取材、制片和显微镜下观察后,通过判断癌组织浸润的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定,从而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如报告恶性性质待定,则应进一步病例分析。

END

感谢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什么医院好
白癜风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f/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