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也称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这期我们就讲讲急性胃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某些抗肿瘤药物、口服铁剂、氯化钾等。
非甾体抗炎药:为非特异性环氧合酶(COX)抑制剂。COX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限速酶,有两种异构体:结构型COX-1和诱生型COX-2。COX-1在组织细胞中微量恒定表达,有助于上皮细胞的修复。COX-2主要受炎症诱导表达,促进炎症介质的产生。非特异性COX抑制剂旨在抑制COX-2,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但因其特异性差,同时也抑制了COX-1,导致维持胃肠黏膜正常再生的前列腺素E合成不足,黏膜修复障碍,糜烂和出血,受损部位多位于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球部。
抗肿瘤药物:在抑制肿瘤生长时,常对胃肠黏膜产生细胞毒作用,导致严重的黏膜损伤。
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等应激状态,均可导致急性胃炎。
Curling溃疡:指严重烧伤所致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溃疡)。
Cushing溃疡: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溃疡)。
乙醇:乙醇具有亲脂性和溶脂能力,因此高浓度乙醇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
创伤和物理因素:剧烈恶心干呕、胃内异物、食管裂孔疝、胃镜下各种止血操作(如激光、电凝)、放置胃管等均可导致胃黏膜糜烂,甚至溃疡。
十二指肠-胃反流:上消化道动力异常、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BillrothII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远端梗阻,均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肠液、胰液反流入胃,其中的胆汁酸、溶血卵磷脂可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引起糜烂和出血。
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肝性、肝前性门静脉高压常致胃底静脉曲张,不能及时清除代谢产物,胃黏膜常有渗血及糜烂,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f/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