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讲“十病九胃”,近日一项调查,参与调查的人群集中在20~40岁,以企业普通白领、管理人士、政府公务员为主。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人中:
92.3%的人曾出现过胃不舒服的现象(脾胃虚寒);
34.17%的人经常胃疼;
5.47%的人甚至天天如此。
胃病发生率高达58.6%,癌变率已远大于10%。
中医讲到的脾胃虚寒症到底有哪些表现?
1.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喝热水或者热敷一下揉按一下,就会会有缓解。
2.胃口差,不思饮食,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3.劳累或吃冷饮后加重,大便偏稀,舌苔白,吐清水,肚子疼。等等。
注意,以上症状不必全部具备,有两个以上即可确诊。
很多小孩子过食冷饮,导致的脾胃虚寒,多数吃饭困难,挑食。发育迟缓,身材瘦小,两眉中间,鼻凹处会有一条青黑色血管。颜色越深,病情越重。
二、中医是如何看脾胃病的?一是运用整体观念
中医是从临床实践中累积的经验医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就是把人当成一个整体,各个脏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比如一个人生气了,肝部会充血,肝部膨胀起来,下面的胃就不能很好的蠕动,就会导致人没有胃口。像我们经常听到的:“气都气饱了”。就是这个原因。这就是各个脏腑之间,有制约关系的一个例子。中医把肝称为木,把胃称为土。这种制约关系,中医就叫木克土。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生气,胃就会长时间受到克制,这就是为啥长期心情不好的人,容易得到胃癌的原因,中医治疗这种胃病,一般都是从肝部入手的。这就是中医整体观的一个体现。
二是辩证论治。不立病名。
中医第二个特点,就是辩证论治。所谓证,就是证据,就是判断病的依据。比如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凭这个证据就可以判断是胃寒,如果又有早起舌苔白厚,这又是一个证据,两个证据加起来,就基本可以确诊为胃寒。如果他来看胃痛,中医就以此为证,诊断为虚寒型胃痛。而不管到底是什么细菌导致的,也不管是浅表性胃炎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就是有什么证,用什么药。所以千年以来,中药不用更新,一样可以治疗胃痛。不论是什么病毒细菌,症状不变,就能治,而且还能治好。而西医不同,非典时致病的病毒是H1NI,现在已经进化成H9N9了,西医用的药也随之变化了,病名也会重新起一个。
三,虚寒证为什么要用中医治疗
人体寒湿类的疾病,应该用温热性的药来治疗。而西药都是寒性的,对于寒湿性的疾病,往往疗效不佳,就算是用了激素类的药,也是一时缓解,过后很容易复发。比如常见的流清水鼻涕,怕冷,发烧类的感冒,再比如遇冷气,稍微着凉就打喷嚏,流清水鼻涕类的鼻炎。还有遇到寒冷天气,就会发作或者加重的关节炎。都是寒湿类的疾病,单纯的用西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其根本原因就是尽管医生用药对症,但是药性跟病性不对!
中药就不同西药,中药来源于自然界,而非人工化学合成,药性有寒有热。比如乌鸡炖的汤,就算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直接冷服,喝多了人一样会上火,就是因为乌鸡的性是热性的,那么乌鸡白凤丸,就可以用来治疗寒性的疾病。相反的,黄连、苦瓜这类的东西,就算是温热的吃,吃多了一样会拉肚子,因为黄连、苦瓜这类东西,其性是寒的。所以黄连解毒片,就可以治疗上火之类的热性病。
三、脾胃虚寒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
鉴别项目
病势
舌苔
体质
疼痛
精神
大便
脉象
治疗
脾胃虚寒痛
缓
白厚
虚弱
腹痛隐隐,喜温喜按
萎靡
大便稀,不成形,不是特别臭
虚弱迟缓
黄芪养胃膏
湿热胃痛
急黄腻壮实
痛势急迫,甚者会有灼热感
烦躁
大便粘马桶,比较臭。
滑数有力
黄连上清丸
鉴别项目
病势
喜好
声息
精神
疼痛治疗
脾胃虚寒
缓
喜喝温热水
声低息微
一般
位置固定在胃部,持续的隐隐作痛,吃饭或者喝热水后减轻
黄芪养胃膏
肝气不舒
时急时缓
喜欢叹气
声高息粗
易躁易怒
在两胁部痛,跑着痛,位置会变化,生气后会加重,放屁后会减轻
柴胡疏肝散
四、脾胃虚寒的治疗方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用药:黄芪健胃膏
成份: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饴糖
联合用药:
脾胃虚寒,但胃痛严重的;黄芪健胃膏+元胡止痛片
脾胃虚寒,但是大便稀粘的:黄芪养胃膏+参苓白术散
脾胃虚寒,但是便秘的:黄芪养胃膏+麻仁丸
脾胃虚寒,但是形寒肢冷的:黄芪养胃膏+桂附理中丸
脾胃虚寒,但是特别不能吃冷的:黄芪养胃膏+附子理中丸
脾胃虚寒,但是经常胃胀气的:黄芪养胃膏+香砂养胃丸或者木香顺气丸
脾胃虚寒,但是特别瘦,想增肥的:黄芪养胃膏+珍芪补血口服液
五、黄芪健胃膏—治胃病,有“膏”招处方来源:仲景千年黄芪建中汤六、黄芪健胃膏组方特色
黄芪、白芍、桂枝、生姜、甘草、大枣。
补气温中,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症见胃痛拘急、畏寒肢冷、喜温喜按、心悸自汗;胃、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口服,一次15-20g(1.5-勺),一日2次。
g
七、黄芪健胃膏治、养、健三效合一疗效示意图八、黄芪健胃膏三大技术1.全国首创“姜桂馏油技术”;将生姜、桂枝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在膏剂制好后加入,在服用过程中在迅速补充中气,温经通阳以助气化。
2.源自经典古方:出自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金要略》的黄芪建中汤,以温补中阳立法、治中阳不足,脾胃虚寒,入脾胃逐寒邪以扶正气,缓息以止痛;适用于中焦虚寒,治中阳不足,脾胃虚寒,入脾胃逐寒邪以扶正气,缓急以止痛;适用于中焦虚寒、肝肾不和并伴有气虚不固者。
3.工艺先进:采用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能够评价中药材以及中药制剂半成品质量的真实性、优良性和稳定性,使有效成分更高。
历经7*7=49天浸泡、蒸煮、沉淀、浓缩、过滤、收膏、装罐等!每一瓶,每一勺、每一滴,都是匠心制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mxwyzlfa/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