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今年62岁了,最近经常感到上腹部不适,食欲也有些下降。由于身体一直都很健康,她并没太在意这些小症状。
但前几天朋友突然查出胃癌,张阿姨也有点担心自己的胃,医院做了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生开了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她拿着一堆药纠结起来: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是不是就是胃癌的前兆?
吃这么多药能治好吗?会不会把身体吃坏?
很多患者有着和张阿姨—样的焦虑情绪,今天我们就请来医院的胃肠科主任刘桂青医生来解答张阿姨的困惑以及胃肠其他常见问题。
1、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什么要根除幽门螺杆菌?能预防胃癌吗?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
Hp感染和胃癌发生有很大关系,研究显示,肠型胃癌(占胃癌大多数)的发生是Hp感染、环境因素(包括饮食)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Hp感染是目前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Hp已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在胃萎缩或肠化生前根除Hp,几乎可完全消除胃癌发生风险;已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者根除Hp,可延缓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2、根除幽门螺杆菌一定要服用这么多种药物吗?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我国目前推荐根除Hp治疗采用四药联合方案:
两种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
根除Hp的四药联合方案是基于我国H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升高的现状制定的,而且用药疗程通常为10-14天,才能确保Hp的根除率90%。
有些患者在根除治疗中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口苦、恶心、腹痛、腹泻、黑便等,这些通常都是轻微、短暂的,停药之后可恢复。如果治疗中途停药很可能会导致完全根除Hp失败,还可能造成Hp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因此不能随意停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可咨询医生。
抗生素的使用会使肠道菌群在短期内发生改变,但是可在2个月后恢复。因此,规范进行Hp根除治疗,不会造成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播散等不良后果。
3、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可采取哪些治疗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数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腹饱感、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部分还伴有焦虑、抑郁等。
根据患者的合并症状可采取如下治疗方案:
①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为主的,可选用胃黏膜保护药、抗酸药和抑酸药。
胃黏膜保护药包括硫糖铝、铝碳酸镁、吉法酯、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等。其中硫糖铝和铝碳酸镁可以结合胆汁酸,用于伴有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
抗酸药包括复方氢氧化铝、磷酸铝等。
抑酸药主要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拉唑类和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替丁类。
②以上腹饱胀、嗳气、早饱、恶心等为主要表现时,可选择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③与进食相关的中上腹部饱胀、纳差等可应用消化酶,如复方消化酶、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米曲菌胰酶片等。消化酶联合促动力药效果更佳。
④伴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常规治疗无效和疗效差的患者可给予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
4、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清淡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食盐;避免暴饮暴食,忌食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等食物;避免过多饮用咖啡、浓茶、大量饮酒和长期吸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②.对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患者,应由医生决定是否可以停药,如需长期用药应采取预防胃黏膜损伤的措施。
③.保持身心健康。
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者要遵医嘱规律服药,坚持随诊。
5、Hp的治疗和预防。
Hp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性,为根除彻底和避免再感染,应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不共用水杯、牙刷等等。建议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检查对检查阳性者进行根除治疗。
6、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久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①不伴有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的患者,遵医嘱(通常于2-3年后)进行胃镜检查
②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患者需1年左右进行1次胃镜检查;
③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证明此标本并非来于癌旁者,6个月左右随访1次;
④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胃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免费咨询
-
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kwywyzl/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