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各种胃部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很多患者选择自我用药来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因此出现一些乱用药、重复用药、用药时间不对等一系列的问题,有的甚至适得其反,病情加重。因此慢性胃炎的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了解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导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有①急性胃炎后,胃黏膜损伤持久不愈;②幽门螺杆菌(Hp)感染;③有长期喝烈酒、浓茶、浓咖啡、吃辛辣和粗糙的食物、吸烟等不合理生活习惯;④经常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刺激性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⑤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等。
慢性胃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①慢性胃炎常见症状为持续性上腹部疼痛,约85%为隐痛;半数以上病人的胃痛与饮食有关,空腹时比较舒服,进食以后出现不适,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者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引起腹痛或使症状加重。有的病人还可因寒冷引起胃痛。
②上腹饱胀感、嗳气、返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呕血等,也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
二、慢性胃炎的治疗治疗原则:①消除和避免引起胃炎的有害因素;②根除幽门螺杆菌;③胃黏膜保护药;④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推荐健康生活
宜选用富营养、少刺激、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吸烟、酗酒、浓咖啡、浓茶以及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消除患者疑虑,调整精神情绪,保持心情快乐、舒畅、平和,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应对生活与工作。
药物治疗助消化药适用于萎缩性胃炎、胃酸偏低,或食欲减退等症状为主者,常用药物有胃蛋白酶、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泌特)、胰酶肠溶胶囊(得每通)等。抑酸或抗酸药适用于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H2受体阻断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抗酸药(盖胃平、铝碳酸镁、胃舒平、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适用于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常用的药物有胶体铋剂(丽珠得乐、瑞倍、果胶铋等)、硫糖铝、、米索前列醇(喜克溃)、吉法酯、磷酸铝(洁维乐)、麦滋林等。促动力剂适用于上腹饱胀、嗳气、呕吐等症状为主者,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盐酸伊托必利等。其他抗抑郁药和镇静药适用于睡眠差、有明显精神因素者。常用药物有阿米替林、多塞平帕罗西汀、氟西汀、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等。根除幽门螺杆菌(简称Hp)治疗适用于Hp阳性者:(1)胃黏膜糜烂、萎缩病变的慢性胃炎;(2)有胃癌家族史者;(3)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者;(4)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目前推荐方案是铋剂、质子泵抑制剂(PPI)加2种抗生素组成的四联方案,特别适用于发达城市、中心地区Hp耐药较高的地方;而对于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和社区基层Hp耐药较低的人群,则仍可采用铋剂或PPI加2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为克服耐药,提高Hp根除率,可在原三联联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益生菌或口腔洁治等形成新的四联疗法。 三、慢性胃炎合理用药 1掌握最佳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关系密切,需掌握好最佳服药时间,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抗酸药(氢氧化铝、氧化镁等),主要是中和胃酸,降低胃内的酸度,其最佳服药时间是餐后。
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应在胃排空时服用,即餐前0.5~1小时。这样,药物能与细菌直接接触,有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通过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可在三餐后服用。为了不影响对事物的消化,也适宜在临睡前服用1次,不仅可以保证疗效,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
2掌握用药疗程
疗程不足是慢性胃炎病人的大忌,也是本病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中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用药,保证用药疗程,切忌私自停药。
3了解需慎用的药物
对胃黏膜有损害的刺激性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要在医师指导下应用或慎用。
如慢性胃炎伴发胃溃疡者,也不可久服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西咪替丁。碳酸氢钠对有些患者可引起继发性胃酸增多,使病情加重,且其与胃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胃肠胀气,可能造成胃出血、胃穿孔;长期服用氢氧化铝可致严重便秘,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引起铝中毒,出现痴呆等精神症状。
4避免用药误区
1)服药多而杂:同时服4~5种或更多药物,应尽量减少用药种类,避免对胃更多的损害。
2)随意使用抗生素:把胃炎当一般细菌性炎症来“消炎”,随意挑选抗生素来治疗幽门螺杆菌,这样做有害无益,尤其会给以后正规根治幽门螺杆菌带来抗药性的困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echgenmachine.com/kwywyzl/7613.html